人的大脑里有太多我们不明白的东西,去接受一些我们不了解的东西,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这些话语激发了60多岁的哈得罗徒步去贝克里的斗志,带着真挚的祈祷走过去她就能活下去的信念。
一路上遇到了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客店旅人,没有孩子的女人,银发绅士,玛蒂娜等等,每个人欲言又止试图说服他放弃,但又感动于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持与信念。大家倾诉着内心尘封的悲伤,如此疗愈。每个人的人生表面上看似再平凡不过的生活,实际上却藏着那么多的黑暗与磨难。生活远不像表面那样风平浪静,往往在一瞬间被意外打破不复从前。大家怀揣善意的祝福,就像山涧的甘泉,沁人心脾。
就这样一直走下去多好,却在修鞋途中偶遇想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著名演员,肿瘤科医生。他们以严谨的逻辑和专业问哈德罗,罹患癌症的奎妮是否能等到他一步一步走到贝克里?抛弃家庭为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奔走是否值得?每一个字像锤子敲打着心脏,信念的大厦即刻间分崩离析,消极否定的情绪席卷全全身,现在将一支脚放在另一只脚前面的简单动作,对他来说也异常艰难。
走了这么远要放弃吗?终究是一事无成,半途而废吗?
他踉踉跄跄来到电话亭,无极勇气,拨通了奎妮的电话。她还活着,自从他说要千里迢迢来看她,她竟奇迹般的好转。
他们口中所说的坐汽车火车,早上出发,晚上到才是大错特错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虔诚的信仰才是最真挚的祝福,支撑她顽强抵抗病魔。
虽然他克服困难,远离诱惑,悄无声息地到达627英里之外的贝克里,他的到来最终也未能留住朋友,貌似什么也未曾改变,貌似一切又变了。
奎妮是不被大众接受的黑人,缺少关爱,在她生命垂危之际,有个人为了能让她活下来,甘愿千辛万苦朝圣而来,虽难逃被癌症终结的命运,弥留之际,她的心因关爱而充盈,人生得以圆满,无憾而去。
旅途中,他一次一次撕开伤痕累累的心,与偶遇的人对号入座,用最大的善意代替以往的沉默帮助每一个人,弥补曾对亲人朋友的亏欠,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身处繁华热闹的都市,冰冷的水泥墙逐渐磨蚀我们对自己生命和挚爱之人的关心,冷冻温情,这也是现代生活最残酷而又悄无声息摧毁感情纽带的方式之一,趁我们还年轻,偶尔远离喧嚣的人群,带上污浊不堪的另一个自己,进行一场简短的一个人的朝圣之旅,待铅华褪去,滤出真我,而不是被迫戴上面具扮演其他任何人。
和亲近的人和善以待,在彼此的人生旅途上烙下美好的印记,少些遗憾,多些纯粹的人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