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情绪初察聊下,友友问留言表示疑问,和瑞宝讨论后发现是我表达不准确,修正:想说是圣人少有情绪波动,他们能长时间的停留在当下平和、慈悲、随喜的状态。
周日老铁们邀请我线上读书会—精读《非暴力沟通》需求一章。起初有些抵触(对术器的兴趣度不高),为满足与好友共学的需求,我参加并收获了:
情绪通俗划分为:正向(愉悦、舒服等)和负向(愤怒、失望等),在察觉到感受采取下一步行动前,尝试和它静静呆在一起10秒,并探寻其背后的需要(公平、肯定等),再采用下一步行动。常说“冲动是魔鬼”,有了10秒的察觉,就能避免冲动。上回提到我属于偏理性的思维模式,很少冲动,但情绪会默默地聚集,不利于身心健康。
探寻需求的过程并不容易,即使是对自己。要有耐心和慈悲,多多询问:“我感到…是因为我在乎什么吗?”“我感到…是因为是期待得到什么吗?”“我感到…是希望XX如何对待我吗?”有时找不到答案,有时答案得不到外部配合,不要紧,这就是了解自己、关爱自己的过程。也许会发现有些事并不是真的很在乎。
每个人的核心需求会比较集中的。最近的讨论发现我对公平、结果、赏识的需求较强。为了达到这些,无形中就会对自己的要求高,8号人格特点又是掌控—久而久之就总想赢,造成的问题就是不能很好的慈悲自己和随喜别人,这偏偏又是我想要的状态(道)。既然意识到了,就利用技巧和工具(术器)帮助达到向往的道,打消了抵触,继续轻装实践吧。
记录下这几天的作息:
4-11 0:00睡7:00起, 3餐, 无运动, 压力38(偏高)
4-12 23:00睡7:00起, 3餐, 无运动, 压力31
4-13 23:00睡7:00起, 2餐, 慢跑爬山+瑜伽课, 压力27
4-14 22:30睡6:30起, 3餐, 跑步机慢跑3km, 压力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