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一下自己的依恋类型
四种依恋模式中,你自己属于哪一种呢?不妨尝试用笔记下来,因为每一次书写都是一次自我整理;
林紫老师说有些人的依恋模式可能会是两种或多种的综合,但总有一种占主导,那么我们就找到那个占据主导地位的模式,然后根据书中提供的不同模式的应对方式,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方案就好了;
我自己的依恋模式很明显不是安全型的,具体来说,我认为应该是焦虑-控制型和回避型两种模式的综合;
比如:小时候的我认为爸爸是弱者,处于弱势,所以就会有担心妈妈离开这个家的错觉;
带来的影响就是,在我没学习育儿知识之前,对孩子更多的是“管教和控制”,习惯用所谓的“大人的权威”来压制孩子;
再比如:小时候爸爸身体不好,妈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给爸爸治病,出去干活挣钱上,不能说妈妈对我照顾不周,只能说妈妈那时确实有心无力,所以我会有一些“回避行为”,不愿意和外人交流沟通,习惯缩进壳里自我保护;
带来的影响就是自己的孩子小时候跟着老人住,安全感极度缺乏,性格就会有点内向,哪怕见到舅舅阿姨等亲人也会刻意往后退缩;
所以,要想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先确保自己有安全感!
2、母爱的反面
俄罗斯女时尚摄影师安娜·拉琴科拍摄了一组名为“母爱的反面”的作品,用极其震撼和直观的表现手法,让人深思家庭教育中爱的真相;
实际上,这组摄影作品可以看做是不安全型依恋关系的缩影,正好可以像镜子一样帮助我们反观自己与孩子的关系,看看自己的哪些做法表面上是想给孩子安全感而实际上却恰恰背道而驰;
说实话,相信很多已经成为妈妈的人在看到这组作品后,会感觉特别不舒服,内心也会受到特别大的触动;
也许我们认为给孩子的是爱,却偏偏成了孩子的枷锁;也许我们以为给孩子的是安全感,却偏偏成了伤害他们的那把剑;
看到照片背后的真相,并非是为了评判和痛心,而是应该找到如何不再继续错下去的方法,让我们对孩子的爱成为真正的爱;
这就好比:我们在照镜子时,发现脸上的三角区部位长了一个大大的痘,但是因为它长在特殊的位置,又不能去挤掉,所以我们要做的是通过调理自己的饮食、运动、情绪等方法,学会和这个痘痘和谐相处,最终让它慢慢消退;
而不是置之不理,或把镜子摔碎、选择不看镜子,这样没有任何意义;因为痘始终还在,哪怕过了很长时间,它变小了、变淡了,但痘印依然还在,这就好比成长的痕迹;
难过,也许能让我们更好的成长。
还是那句话——想是问题,做是答案,行动才会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