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5期主题作业:旧时光】
最近几年,年味越来越淡了。尤其是疫情之后,很多家庭的春节假期逐渐演变成了一个个小家庭的团聚。
父母年纪大了,过着属于自已的小日子。儿女回家,倒是欢喜。回家是客,让孩子们歇着。只是他们额外增加了几分操劳。孩子们回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家人,每个人的感觉都需要考虑到。一个小家庭突然融入大家庭,方方面面都有一些不方便。节假日是欢聚,不希望有人欢喜有人愁。
婆婆说一天晚上,他们已经休息了,外面有人敲门。她知道可能有人来拜年,她不愿意起来。一会儿手机又响了,一个侄子说他就在外面,她只好起床迎客。进屋之后,他等得有一些不耐烦,坐下随便客套了几句,便塞给她一个红包,起身就离开了。
我们这里的过年习俗,晚辈给长辈拜年送礼物或红包。长辈会择日宴请晚辈一家人,给他们家里的小孩子包红包。一般不低于拜年红包。
长辈们相对年轻的时候,可以在家里做饭招待客人,亲人团聚,热热闹闹,满心欢喜。可当他们上了年纪,做不了饭,待不了客。想招待客人就得提前预订餐馆,可能大家都是如此,稍好一点餐馆节假日期间生意非常火爆,很难订到。
于是,长辈们就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孩子们。孩子们平时上班也很忙碌,好不容易可以安安静静地休息几天,却需要圆满地完成父母安排的任务。
我们自已家如此,别人家也大抵相似。父母和孩子们便不约而同地提议尽量不要去叨扰长辈们。城市如此,农村也如此。正月间,很少空手到别人家做客,见到孩子,一般也要给红包。大家都不想相互麻烦。
很是怀念小时候的农村过年风俗。除夕的晚上,父母给自己家的孩子压岁钱。我们平时没有零花钱,能得到1元一10元钱的红包觉得格外珍贵,小心翼翼地藏好,保存起来,充满期待地畅想先满足自已哪一个愿望。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们是被妈妈拿过来的新衣服的喜悦叫醒的,一年到头,很少买新衣服。穿上新衣服,觉得自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非常开心。
早上出门拜年不用吃早饭,孩子们和父母一起出门,挨家挨户地拜年,无论亲疏远近,不用送礼,不用准备红包,只需要准备一封封威力十足的鞭炮,鞭炮越响,预示着主人家新的一年越红火,越吉利。我们把对亲人朋友的祝福寄托在此起彼伏的阵阵鞭炮声中。
主人家不需要给孩子包红包,只需要端出提前准备的各种糖果,花生瓜子,热情地招待客人。临走时,还一定让孩子们揣满荷包。有的孩子的衣服没有荷包,或者是荷包太浅了,装不了糖果,这时候主人家就会说,父母怎么买的衣服,装不下东西。明年过年一定要买一件荷包又多又大的衣服。孩子也觉得委屈,新衣服不仅要漂亮,还要能装得下糖果才好。
拜年的时候,有的主人家准备了丰盛的饭菜。主人和客人不必刻意,也不必客气。主人家会热情地邀请客人入席,人越多越热闹,越热闹越兴旺。主人与客人轮流作东,轮番拜年。整个正月间,村子里都是热热闹闹、欢欢喜喜的。
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了。红包只是一个道具而已,新衣服已经不能让孩子欢天喜地了,糖果已经被列入黑名单,孩子们也并不稀罕。精心制作的大餐,大人小孩都觉得食之无味,现在崇尚更天然,更营养,更健康。
无论农村,还是城市。过年的风俗都变了。正月间,人们都不会随便登门拜年。上门需要准备礼物或红包,主人需要特意准备酒席与红包。一群人随意的欢聚,渐渐变成了一个个小家庭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