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场景出现在一个娇纵型的家庭里,当我们的小明走进厨房时,妈妈问道,宝贝,今天的早餐你想吃什么?因为小明一直被这样训练,他已经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宝贝啦,并且开始使用从训练中得到的老套路操纵他的妈妈。他先要吃鸡蛋,妈妈一直做到了第五个鸡蛋,它才达到他的要求,可是小明这时却不想吃鸡蛋啦,他想吃粉。
然后妈妈就开始给他做面条,还好家里还剩一点面条,这时小明正在看电视,广告里播出了德克士汉堡鸡腿,于是他对妈妈说道:“妈妈,我要吃鸡腿,我要吃薯条。”
妈妈赶紧给他点了一个外卖,薯条汉堡鸡腿什么都有,小明是无需让妈妈内疚的,他有本事让妈妈一天24小时围着他团团转。
这些故事其实一点都不夸张,而是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一位妈妈经常说,他的孩子除了吃一些零食,什么都不吃。我问他,孩子哪来的零食呢,他声称:他不吃其他东西,我只好给她买了。许多孩子就这么被培养成了小霸王,他们觉得只有这么指使别人满足自己的需要,才会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一个正面管教的家庭。在早餐开始之前就有两个非常明显的不同,首先小明先自己穿好衣服,收拾好床,然后来到厨房,第二个不同是小明帮着做日常家务,比如摆筷子,摆碗。
妈妈给小明一个有限制的选择,你是要吃面条,还是要吃粉条。
他一开始选择好吃面条,可尝过一口之后呢,他改变了主意,我不喜欢吃这个东西。
“”好吧,那只能这样啦,你先出去玩吧,吃中午饭的时候再见。”注意,妈妈省去了控制型妈妈的所有步骤,它既没有试图说服他或者给她讲挨饿的孩子,也没有想把面条做的更好吃一些,更没有打孩子,他只是让孩子体验到它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因为妈妈刚开始采用这样的方式所以小明要试图让妈妈感到内疚,两个小时后,他回来告诉妈妈他饿坏了,妈妈以尊重孩子的口吻说道,我想你肯定饿坏了,她没有拿那一套,我早就告诉过你的说教方式,而是安慰道:“”我相信你会挺到中午的。”
假如小明懂事而且听话呢,这个故事可能到此就会圆满的结束啦,可是这种结果不会这么快的出现,因为小明还没有习惯妈妈这种新办法,由于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他感到很沮丧,并且发脾气,这时可能大多数妈妈都会很自然的认为,所谓的正面管教也没有什么效果嘛!好在小明的妈妈清楚正面管教的节奏和步骤。理解这是我们在刚开始采用的新的管教方式时,往往会遇到的正常情形。
当你本身就是一个操控型的,或者说娇纵型的妈妈,那么当你采用正面管教的方式时,孩子可能会以夸张或者更糟糕的行为来试图得到他们所习惯的回应方式。
到这里可能有些家长就会想啦,那还不如原来的那种管教方式方便呢,还没有原来的那种管教方式有效呢,真的有效吗?如果原来的那种管教方式有效,孩子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这个样子?正因为原来的管教方式是无效的,所以我们才采取更有效的方法,而对于改变一些管教方式出现的一些情形,比如更糟糕的情形,这是自然的规律。
严厉型的管教的问题在于,不良的行为虽然一遭到惩罚就会立即停止,但是不久就会再次出现,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尽管在第一次使用正面管教时,孩子的不良行为或许反而会加剧,但是你会注意到,在孩子再次出现不良行为之前,会有一段平缓期。当一个孩子体验到自己的操纵策略不起作用之后,他可能还会再次试探,只是为了确认一下是否真的不管用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使用正面管教的方法。
孩子的不良行为的强度呢将会逐渐减弱,不良行为再次出现之前的平缓期也将会越来越长。
因为孩子很快就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会激励他们在保持自尊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一旦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会理解孩子的不良行为的短暂加剧。与严厉型管教所带来的无休止的权力之争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
我们回到第三种家庭正面管教的家庭中,当小明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而发脾气时,妈妈是可以用“冷静期”的方法,这个后面的课程也会有讲解。妈妈走到另一间屋里面去,直到双方都感觉好起来,没有了观众那么发脾气,也就没有这么好玩儿了。妈妈也可以用“我要抱抱”的方法,然后让两个人的心情都好受些,因为小明的年龄比较小,所以只需要感觉好起来,或者转移一下注意力,往往就足以改变孩子的行为。
这个例子很生动地说明了大人与孩子三种互动方式之间的一些区别。当然要让家长朋友们相信,正面管教在取得长期的积极效果方面是多么有效,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因为你们也需要时间去接受和改变。
其实是很多大人怎么也不肯放弃对孩子过度操控的企图,因为他们错误地相信,除此之外的唯一选择就是对大人和孩子来说都很不健康的骄纵方法。那些被骄纵大的孩子,总觉得这个世界欠他们的,他们从小就被训练的,要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理智去操纵和烦扰大人满足他们的每一个愿望,他们将更多的时间用来想办法逃避责任,而不是培养自己的独立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