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三样东西极其坚硬:钢铁、钻石以及认识自己(此处指困难)。
本杰明·富兰克林
关键概念解释
焦点效应: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地关注程度。
“你今天为油头烦躁了吗?”
其实,在别人并没有关注到,或者看到了但并不会放在心上。内心的不安都是自己认为别 人高度关注的错觉带来的。
透明度错觉:人们高估自己的个人心理状态被他人知晓的程度的一种倾向。透明度错觉又表现为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对他人个人心理状态的理解程度,而这种倾向又被称为观察者的透明度错觉。
“明知道我不开心,还故意这么做,根本就不爱我。”
其实,你的情绪并没有完全被对方察觉,如果因此发生矛盾的话,先别急上演分手戏码,一定要敞开心扉沟通哦!
影响偏差:高估情绪事件的持久性
“中奖了,好开心!”
当天开心爆棚,第二天,第三天呢?
好消息带来的情绪痕迹消失得比自己预期的要快得多。
免疫忽视现象:人们往往忽视了自己心理免疫系统的速度和力量,包括合理化策略、看淡、原谅和限制情绪创伤。
“我分手了,我不会再快乐了。”
失恋的雾霾终会过去,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要快。我们是有恢复活力的!!
双重态度系统:我们关于人或事的自动的内隐态度通常与受意识控制的外显态度不同。
当行为的原因模糊时,我们通常会做出看似合理的解释,这是意识在发挥作用,并不代表真实的态度。
所以,自我报告的有效性存疑。
如果你想要鼓励某人,那就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而不是自尊。:
自尊和自我效能的区别
例如,家长鼓励孩子
“你是特别的!”(建立自尊感)
“我知道你能行!”(建立自我效能感)
一项研究显示,自我效能感的反馈(“你真的很努力了”)会比自尊的反馈(“你真的很棒”)引起更好的表现。跟孩子说他们很棒,会使他恐于再次尝试(可能他们下一次不会表现得这么好,而那些能够激励他们继续努力的赞扬则会让他们在下一次付出更大的努力。
自我服务归因:把好的结果归因于自己,而把坏的结果归因于其他(该现象是人们最强有力的偏见之一)
盲目的乐观让我们更加脆弱。
虚假普遍性效应:在观点方面,我们过高地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
喜欢成为大群体的一员
虚假独特性效应:我们把自己的才智和品德看成超乎寻常的,以完善自己的自我形象。
例如,喜欢小众的音乐
觉得自己的失误是普遍的,而优点却是非同寻常的。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首先要了解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但是我们难以看到世界的全貌,更难克服自身的偏见,总之,认识自我的这条路充满艰难险阻,甚至穷尽一生也未必探索到真相,但还是向着微光前进吧,所得皆为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