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似乎已经是一个风靡整个大学校园的词语,偶尔在凌晨两点的夜里对着手上的任务说一声:“我,老卷王了”
那独自惆怅包含自嘲的沧桑感,就差根烟直接就要溢出屏幕了。
或许有朝一日,我们甚至有望看到,大学生打招呼不再是:“嗨,你吃了吗?”
而是“嗨,你今天又卷了吗?”
到底有多卷?
“内卷”这个词网上已经有无数解释,z君就不过多啰嗦。
以z君接触到的一个优秀同学做一个简单的例子,其几乎每天睡觉时间都是六小时,其他十八个小时基本全部安排满。
大一在四大行实习,大二成功拿到了普华永道的实习(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全球五百强65位的实习);是学生会下属部门的部长,参加过大创、模拟市长、挑战杯、美赛等一系列比赛,均取得国家级立项、一等奖或二等奖的好成绩。
大一成功转专业以专业第一的成绩去了金融学院,大二在补金融学院大一课程的同时保持着专业前几的成绩。哦,对了,以上只是大二发生的事情。
(z君看了他的学习生活,突然觉得退学好像比较适合我)
而他这样的人在“内卷化”严重的985院校不是最优秀的,比他稍微逊色一点点的也一抓一大把。
那种“科研成绩两不落、实习成绩两手抓、学生工作必参加”似乎已经成为高校优秀学子的常态,成为检验一个学生大学是否成功的标准。
每个学子都在这样的标准下被裹挟着前进。
“我敢躺平,这个城市就敢让我没有立足之处”
对于这种早已经将“努力”当做常态的人,成为各种奖项的常客、成为老师的宠儿的人,并不是985高校中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更多的是那些“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矛盾且痛苦的学子们。
别人眼中的985学子:努力、自律、别人家的孩子,但实际上大部分学子一边在学校“内卷”的大环境下和社会整体期望下卷着,一边又在身心疲惫的状态下破罐子破摔只想躺平。
可是毕业后的巨大压力又让他们不敢不卷,不得不卷。暗自安慰自己:达到超神阶段就好。
一个北京的大学老师给自己的学生算了笔账,假设学生毕业业可以拿到一万块钱的工资,在北京五环租一个生活质量较好的房子月租三千,每个月衣食行、吃喝玩乐之后一个月工资基本花完。
倘若努力到26岁开始有了买房的计划,此时你的工资翻了倍,可以年薪二十多万,但要在北京五、六环买套房需要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的过上十五、六年,去还自己的贷款。
这样巨大的生活压力让大学生还未入世便想出世,“躺平学”便应运而生。
其实这更多是一种自我调侃和嘲讽,躺平很容易,但是社会激烈的竞争,让人不“卷”不行。
躺又躺不平,卷又卷不赢
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高学历能力强的人似乎总是一抓一大把,高校和社会优质的资源就这样逐渐向他们倾斜。
而那些“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的学子们获得优质资源的困难和所要付出的努力日益加大。这些人不是不优秀,只是在更优秀的人面前黯然失色罢了。
他们带着对大城市的向往而来,最后或许也只能默默逃离这所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