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嘈杂了一天的医院走廊,终于迎来了安静的一刻,病友的鼾声已此起彼伏,仿佛我术后的伤口传来的阵阵刺痛。
前天,我突发急性阑尾炎,在剧痛了整整五个小时后,终于在麻醉中进行了阑尾切除手术。被蹂躏了两天的身体此刻早已虚弱不支,但不知为何,内心却明亮的如一面镜子,无论如何都难以入睡。
于是,我只好这样静静的躺着,望着漆黑的夜。
夜更深,我依旧难以安睡!我在思虑什么?这定是一个深远的问题。或许自我从手术室被推出来的那一刻起,这个问题就开始萦绕着我――余生,究竟该如何安放?
回想这些年,为了赶材料可以通宵达旦,为了赶时间可以不吃早餐,在奋力前行的路上,透支着身体,挥霍着健康。
也许在某时某刻的某个瞬间,你也感到了身体的某个部位不是那么舒服,然后在心里轻轻的问上一句:“还扛得住吗?”可是未及你细细思索,生活又迫使你在功名与利禄之间彷徨,于油盐与柴米之间奔忙。
在城市的斑斓灯火下,总能看到形色匆匆的人们,拖着疲惫不堪的影子,追求与渴望着偏执于内心的梦想。
我们追求好车好房,因为我们要比别人的生活强;我们渴望金钱名望,因为我们还喜欢靓仔或媚娘。我们似乎活成了生活的玩偶,在它设定的闹剧中迷失方向,然后停留在生命的表层里,逡巡不前,再回看自己,已不是从前的模样。
于是,我们在这滚滚红尘里,终日这样玩儿命的残喘着……
可能就在那一刻,对,就是那一刻!
就在我胃痉挛险些疼到昏厥的那一刻;
就在我连小便的力气都没有却又憋的小腹胀痛的那一刻;
就在大夫从我体内取出二十厘米长的倒污管的那一刻;
就在我看到了病友的胃切除的仅剩三分之一的那一刻;
就在我听闻病友在重症监护室待了两天两夜,依旧没有留住生命的那一刻……
那一刻,我真切的感知到疾病与死亡其实与我们往往只在咫尺之间;
那一刻,我深刻的认识到健康对于生命而言是何等的重要。
当然,我深知疾病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远远不止这些,但这却是我平生头一次如此近距离的触摸疾病的模样。
曾经有人问禅师:“你可有与众不同之处?”
禅师答道:“有!”
那人问:“是什么呢?”
禅师答曰:“我饿了就吃饭,累了就睡觉。”
那人嗤之以鼻:“这算什么与众不同?人人都是如此。”
禅师道:“当然不同。”
那人疑惑:“有何不同?”
禅师道:“他们吃饭时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也总会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睡觉也从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是啊,处于物欲横流的当下,世人已很难做到一心一用,行色匆匆的人们终日在厉害得失中穿梭,内心演化出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却唯独未能领会健康之于生命的意义。
我们总是以为疾病距离我们会很遥远,可又没人知道意外和明天究竟哪个会先到来。可能也只有在你真正走近疾病的那一刻,你才会猛然惊醒,原来我们素日里追求的金钱、香车、美女都是那样的虚幻和飘渺,就如那过眼的云烟。
在这个世界上,恐怕也只有自己的身体对你而言是真实存在的,它陪你哭陪你笑,陪你生陪你死,陪你度过这迷惘的幻世浮尘。没有了健康,所有都是空谈,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是扯淡。
所以,人生的路虽不很短,但可也未必有你想象的那样长远。不要再在犹豫和纠结中挣扎了,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舒缓一下前行的步伐,你可能会惊喜的发现,真正的风景不在远方,而在脚下。
所以,请善待自己的人生,我们每个人生下来,就注定要辛苦一辈子,因为我们要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世界,所以又怎能不善加珍重呢?既然活着不易,那么不妨好好的活着,细细体验生命带来的每一分每一秒吧。
余生,究竟该如何安放?
达摩祖师说:“不谋其前,不虑其后,不恋当今。”
佛主自是超凡脱俗,已达灵境,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还摆脱不了生活赐予的苟且。但我们仍要胸怀坦荡,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余生,究竟该如何安放?
我想,不必太过奔忙,也不要多么聪明,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清醒时做事,糊涂时读书,愤怒时睡觉,独处时思考。
就这样,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活得踏实,秒秒安受,用内心的安适去换俯仰无愧,让健康的身体成为灵魂和梦想的永恒栖息地。
最后想对自己轻轻的道一声:“嗨,朋友,余生很短,减速慢行,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