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读书总结来自《21招,让孩子独立》。
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家长在拒绝的时候首先要做到尊重孩子。此外,做出如下五条改变,会更有助于提升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
第一,可以拒绝孩子,但别伤害孩子;
第二,民主氛围很重要,孩子其实也有拒绝你的权利;
第三,尽早给孩子培养正确的物权意识,并提高孩子的财商水平;
第四,事先“约法三章”,为问题的解决打好“预防针”;
第五,适当提升养育环境的丰富程度。
对于习惯了跟孩子说硬话,甚至总在拒绝的话语中夹杂明显敌意的家长来说,做出如下五条改变,会更有助于提升你对孩子的影响力。
第一,可以拒绝孩子,但别伤害孩子。
家长一定要明白,绝大多数场合下,“孩子要不要”与“家长给不给买”是两个分离的问题,你如果不想给孩子买,那你告诉他并执行就好了,大可不必让自己和孩子同时陷入竞争的状态中。如果把“想要”与“不买”变成一种“死磕”,那孩子肯定会越哭越凶、越滚越起劲儿,因为这已经变成他试图“战胜”你所用的武器,而不再是表达需求的方法。
第二,民主氛围很重要,孩子其实也有拒绝你的权利。
关系都是相互的,如果想让孩子学着接受你的拒绝,你其实也应该让孩子体验到拒绝的意义和感受。如果家庭变成家长的“一言堂”,孩子的所有拒绝都被直接扣上“不听话”与“不乖”的帽子,那孩子其实就不太能够理解为什么父母会拒绝他们。
第三,尽早给孩子培养正确的物权意识,并提高孩子的财商水平。
孩子其实需要尽早建立起类似“什么是我的”“什么是别人的”“什么是大家的”这样的物权意识,甚至需要在两岁半以后就建立起一定的“财商意识”:明白买东西是怎么回事,钱是怎么使用的,甚至开始尝试自己攒钱来买更贵的东西。这些训练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理解东西不是说要就能有的,别人的东西不是说喜欢就能拿的,贵重的玩具不是家长说买就能买的。
为了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提高孩子的财商水平,我建议家长给孩子买个存钱罐。孩子其实不知道家长的血汗钱来之不易,也不知道贵重的物品是需要攒下钱来才能买得起的。所以我建议3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拥有一个自己的存钱罐了。通过存钱罐,以及跟存钱罐有关的互动,孩子能更多地建立物权意识、积累意识和交易意识,也能培养起他们珍惜“自己的东西”以及尊重“别人的东西”的品质。
第四,事先“约法三章”,为问题的解决打好“预防针”。
前面也提到过,在与孩子交互的过程中,“约法三章”是很多家长都会使用的方法,这个技巧有时候可能未必好使,但就算没用,也还是要做的。比如很多家长都知道,带孩子去超市前要“约法三章”,先跟他说好什么能买、什么不能买,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毕竟孩子不像大人,拥有经多年磨炼而成的卓越自控力和道德感。孩子在超市看到想买的巧克力并拿在手里时,就算全家在去超市之前就已经说好今天只买肉、蛋、菜,不能买饮料和糖果,而且孩子当时也同意了,那也未必好使。就算孩子知道理亏,他也还是真心想要。
第五,适当提升养育环境的丰富程度。
很多家长其实忽视了这样一点:提升养育环境的丰富程度,其实能降低孩子“见啥要啥”的概率。贫乏的环境自然会酝酿出“见什么要什么,见什么馋什么”的冲动。很多家庭认为不让孩子接触任何糖类和巧克力就可以让孩子远离馋甜食和蛀牙的风险,但实际上很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