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
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这首诗前两章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节奏紧凑,急促,第三章用发饰变化的细节突出了宫女劳作的紧张和辛苦。
宫女们在哪采白蒿?
一一在池沼、山涧之间。
宫女们为何要去采白蒿?
一一为贵族公侯之家祭祀用。
她们采的白蒿往哪儿送啊?
一一送往公侯之宫去。
日日夜夜辛辛苦苦劳作,头发散乱没空整理,行色匆匆疲劳倦容,想家也无处诉说。
夙夜劳瘁的女宫人短促的同答,透露着她们为贵族祭祀采蘩的苦辛;发饰的变化,记录着她们“夙夜在公”的悲凉。古代的祭祀排场,原本就为鬼神“降福”贵族而设,卑贱的下人除了付出劳辛,没有幸福可言。
本诗用词简洁,画面感极强,人物命运特征仅抓住两个头发细节(僮僮一一发亮,祁祁一一散松)就能刻画入木三分。辛苦采蘩还被要求装饰整齐不能破坏了贵族公侯家的祭祀体面,宫女们繁重的体力劳动和高度紧张的心理压力相结合更突出了下层百姓的不幸。
诗经的艺术成就通过极简的语言表现下层百姓的人生惨状,艺术感染力极强,对后世的文人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