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7月开始,一年半的时间学习完初等科、本科、示范一、示范二、准教授五次课程,这才算是在小原流冗长的晋级制度中入了个门(准教授在小原流中类似初级教师的概念),所以总结一下这一年半的学习感悟。
先简单介绍一下日本花道。不出意外,日本花道源于中国,但在岛国之上开花结果,成为东方花道的代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日本花道最正宗的一个流派是池坊,所有其他日本花道流派都是源于池坊。目前日本三大花道——池坊、小原流、草月流,我学习的就是小原流。
哪个流派合适自己,这是首先要思考的问题。看图片看展览固然可以找到审美上的契合点,但去上一下体验课亲身体验才是更容易的做法吧。其实单纯从审美上而言,我是更欣赏池坊的法相庄严,但是五年前我上过池坊的课后就知道自己不大合适——规则太过严谨。虽然每个花道流派到最后都是一种freestyle,但从入门开始是要经过很多年规则之下的严格训练的,我在池坊课上有种缩手缩脚的拘谨感觉,当然也可能是五年之后的我因为经历心境不同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所谓缘分也就在于在什么时候遇到什么事情吧。另外就是今年观赏了广州小原流花展之后,我开始了解到之前对小原流的看法太过于片面,法相庄严放在小原流上也是非常可以的。
再者就是正好遇到杨玲老师在广州悦舍课室开课。日本花道是一个非常重视教、授的过程,老师的水平和审美观念直接会传递给学生,所以一个好的老师遇到了就不要放过。(插播一句,有朋友说能不能看书看视频来学习日本花道,个人是觉得有能力就还是要去上课,因为老师对作品的修改过程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三个非常都还不能说出我的心声呐。)
好了,啰啰嗦嗦的前言说完了,接下来说说学习本身。
在接触花道之前,是很难想象几枝花就能让人投入2个小时,而且在这2个小时里心无旁贷,简直就是一种meditation。可以非常直观的去感受到自己的心情,然后一步一步去跟自己说放松、撇开杂念、集中在当下选择每一枝花材、选择恰当的修剪方式、寻找正确的插点和角度、感受整体的氛围再加以调整。对我而言,很有心理治愈疗效。
其次选择和修剪花材特别有趣,这是一种基于植物本身呈现方式的再创作,有时候在成品上只看到一枝整洁清爽的枝条,其实背后是舍弃了80%的副枝和叶子。那么舍弃哪些留下哪些,这些靠的就是插花人的审美积累。上完花道课后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在日常生活里会更有意识的去观察植物,看着枝条和花朵的方向和弧度,真的能感受到植物的内在力量,简直会幻想植物精灵们是真的存在的。
最后从商业角度谈谈日本花道,这个纯粹是我的个人爱好—没事瞎琢磨。
第一、把一个较为玄乎的文化活动做成了有具体规则遵守的体系,非常厉害。我觉得中国的文化活动就是缺乏这一点,完全依赖个人的审美,没有数字化易遵循的规则,所以难以推广。其实达到85分的审美都是可以数学描述的,剩下那个15分留给大师们的天才吧。日本花道中有明确的花型、明确的插点、明确的角度、明确的搭配,这些明确就给了普通人一条明路,而不是靠着玄乎的审美两字自我放飞。
第二、做了非常规范的晋级制度和花道课室准入制度,这样能保证整个体系不会因为学员多了而质量注水。
第三、不仅仅只是插花本身,花器、教材、参考书的开发也是一个重点。(贵得让我嗷一声)
嗯,一年半学习小结完毕,希望两年以后把四级家元课程学完之后,再来一些更深入的体会。
播放一张准教授的毕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