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教你如何判断一件事是否值得去做,同时告诉你什么才是好的娱乐活动,打游戏?看电影?这些都太low了!
如何评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去做?
在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时间去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收益值与半衰期。
收益值: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使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
半衰期:一件事情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半衰期越长的事情,其影响会持续越久。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只关注到一件事情在发生时是否可以给我们即时的好处,而忽略了这一好处是否可以持续下去,产生长期的效果。就拿玩游戏来说,玩游戏带来的愉悦感是其他绝大多数事情无法比拟的,但一旦停下来,这种愉悦感就迅速消退了,甚至会感觉失落,于是有些人为了再次寻找这种强烈地愉悦感,就会继续不断地玩下去。所以玩游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高收益、短半衰期的事情。
以此类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大多数事情都可以从这两个角度来衡量,由此便可得到有这两个角度组成的四类事件: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阅读经典书籍……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玩手机/电脑游戏;看娱乐综艺;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背一组单词;积累专业知识或技能;认真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地刷微博;重复地做一件毫无技术可言的事情……
由此就引出了我们该如何评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去做——“采铜法则”:
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这个法则暗含两层含义:
1. 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这个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尽管去做。
2. 不要只盯着那些“高大上”、人们趋之若鹜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只要对你有长期的益处,依旧可以去做。
可能有人会问如何判断这件事情是长半衰期还是短半衰期呢?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与药物的半衰期类似,一个事件的半衰期也有个体差异,也与具体完成这件事情的方式有关。但有些收益本身就具有“长期保持”的属性,比如方法、技能以及具有稀缺性等,下面是根据这一思路,对长半衰期事件的一个不完全罗列:
☆ 积累可信的知识
☆ 训练实践技能
☆ 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 提升审美品味
☆ 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
☆ 保持和促进健康
☆ 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
☆ 获得高峰体验
当然,“采铜法则”只是一个思维工具,一项可以加诸内心的评断标准。它就像一把“时间之尺”,丈量出具有长远价值的事物,提醒我们避免沉迷于对短暂欲望的追逐之中。当然,它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杜绝短半衰期的事,只不过它不该是我们生活的重心。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到底在做什么、要追求而什么,才能做出让自己未来不会后悔的选择。
什么才是好的娱乐休闲活动
同样是安排娱乐休闲的时间,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被动式休闲”所带给人的满足感,就远远不如从事一项自己的业务爱好所带来的满足感。在看电视时,我们可以同时嗑瓜子、玩手机、跟人聊天,我们并没有倾情投入;而在进行写作、绘画、体育运动、音乐等一些活动时,则可以完全沉浸其中,甚至进入“心流”的状态。所以说,我们从娱乐休闲中获得放松和满足的程度并不取决于闲暇时间的长度,而是取决于其质量。
心流是指人全情投入于一件事中的状态。在心流发生时,人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在这个过程中,人会获得很大的满足感。当然,人也不可能一直处于心流状态中,也需要很简单地放松、闲适,只不过,在时间的“深”与“浅”之间需要某种平衡。获得高质量的休闲满足其实很简单,就是:
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保持一项爱好,让它在时间的深度和长度中慢慢生长,如果你的爱好属于长半衰期事件,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益处。
写作曾是余华的业余爱好,晚上,当别人都躺在床上休息时,他却在昏暗的灯光下,奋笔疾书,伏案而作。几年后,他的角色发生了转换,从一个普普通通的牙科医生,转身成为当代作家,并最终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主持曾是史康宁的业余爱好,他的真正身份是教师。在教学之余,史康宁喜欢为亲戚朋友主持婚礼,过一把主持人的瘾。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业余爱好,却让他在十年后,成为了北京最耀眼的婚庆主持人,有着“金牌主持人”“京城四大名嘴之一”的美称。
撇开上面两个低概率的例子而言,就拿现在很流行的健身、跑步而言,我觉得就是一件特别棒的业余爱好,不仅可以获得运动后所带来的满足感和愉悦感,还极大概率会获得一个健康的好身体。
说了那么多,你还在等什么?赶紧在大脑中搜索自己的业余爱好吧,同时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分享自己的爱好以及它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注:整理自万维钢——《精进》(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