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大师说:念佛即是涅槃门。涅槃即是(当然是)解决了轮回的问题。这样看,念佛就是解决“三界轮回”这个大问题的办法。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事迹、有些感应、有些瑞相,很正常。但是如果把问题本身(和解决问题)这两个关键点抹去,对这样的关键性锚点不关注,反而只追求、感兴趣和热衷于那些事迹、感应、瑞相,就有些不对头。
所以,真正对出离生死有“出息”的人,应该是对佛与祖师、古德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三界生死轮回)的办法感兴趣、热切追寻、依靠遵行,而不是仅对感应和瑞相有兴趣(或过于关注这些)。
这个图是“局外的”,结合佛法的学习,拿来稍微开展(收回)一下,就或许更容易让人理解“本末”的概念。如果说“你要对念佛有兴趣,不要对感应和瑞相有兴趣,你不要舍本逐末”,许多人是理解和接受不来的——对什么是本什么是末都或许还不清楚,他怎么接受这样朴素(又伟大)的道理呢。
慧净上人教诲说:“若论感应,其他宗教,乃至民间之鬼神信仰,亦复不少;若佛教也以感应为崇尚,则与之何异?不只易引人入迷信之途,且易陷人落邪外之坑。
“故灵应之后必须辅之以教理,指出究竟解脱的光明大道。
“理明信深,则感应之有无,毫无执碍;否则不啻非化导的方便,更是沉沦的恶缘。”
以此学习到,谈论世事尚有逻辑,比如:因为……所以……;既然,所以……;如果……那么……就……
出世佛法怎么会没有逻辑?在与人介绍佛法时怎么能没有逻辑?而逻辑有深浅宽窄,因果有大小,对人有不同,若是善用逻辑推论的方法,不失为一个好路子。
我在看上人的开示、教导时,每每都深刻法喜于上人文字中的逻辑。每一篇文章虽然都很平和,可是内在的逻辑却是非常严谨的,那是一种深沉的、深邃的、平展的、开阔的、慈悲的、方向明确的逻辑。是从深度、广度和根本上区别于那些局限于说文解字式的、毫无逻辑的、浅显的文字(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