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阳阳今年10岁,5年级,功课压力大,还有各种辅导班,作业完成得早也要到夜里八九点。平时他好容易写完作业,便争分夺秒去看中央十套的荒野探险节目。最近这段时间,我又给他安排了一项任务,每天背唐诗一首,无情地盘剥了他有限的娱乐时间。
每天夜里洗漱的空隙,阳阳还要接受我的严格拷问。听起来,他的日子苦不堪言,但是每天的唐诗拷问时间,他却是笑声不断。高压政策下,居然一团和谐,我的努力终是有了初步收效。如果宝妈们有意让孩子读诗、背诗、爱诗,以下三点经验可供参考。
1.示范效应,诱“子”深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对阳阳教育的原则。我不会让阳阳学习,自己玩手机(我承认智商低是主要原因)。平时,阳阳在卧室写作业,我就在客厅看书,两盏台灯,一白一黄,甚是和谐。周末,我俩挤在卧室的书桌上,一人一本书,沐浴着温暖阳光,岁月静好。我深爱唐诗,并将自己对其的热爱,更多地暴露在阳阳面前。阳阳吃早饭时,我插空抄上一首诗,他好奇我写什么,总忍不住瞟上几眼。阳阳上学时,我坐在车里读诗,蹩脚的普通话,他按捺不住,一番纠正。那天,他写完作业,刚要打开电视,我喊他一块来背诗,他嘟着小嘴,有些不太乐意,却没有十分抵触,坐在灯下,瞬间便进入了周末共读的状态。
2.改装变身,发掘乐趣
读诗只用嘴,背诗需用心,总少不了一番折磨。每晚睡前洗漱的间隙,我见缝插针,让他背诵今天读的诗。这个过程不能是鲜血淋漓,而要让他乐在其中,偶尔,我不得不使用改装经典的伎俩。
王勃的《滕王阁诗》,阳阳第一句就忘了。
我提醒道:“什么江猪的?”阳阳读时,总爱把“江渚”念成“江猪”。
“哦,对对对,滕王高阁临江猪。”阳阳答。
“江猪,还江鸡,江鸭呢?”我说,“一听就知道你是个吃货,什么江猪,是江渚啦!”
第五句阳阳记不太清,可怜巴巴地看着我。
“咸鱼……”我提示:“江猪都有了,自然有咸鱼。”
“咸鱼?咸鱼?”阳阳咧嘴大笑,椅子都跟着晃起来了。“妈,是闲云啦!”
一番说说笑笑中,《滕王阁诗》烙印在心。不知道王勃老先生听到我们“江猪”、“咸鱼”的言论作何感想,希望老先生体谅我们热爱文学、传扬经典的拳拳之心,宽恕我们荒诞的记忆过程。
根据孩子学习的特点,可以通过画画、选择回答等方式,增加学习过程的乐趣,宝妈们尽可以发挥想象力,甚至破坏力。
3.动笔“斗”嘴,强化记忆
记住一时容易,牢记于心则需要方法。我精心挑选了一个笔记本,作为礼物送给阳阳,放在家里餐桌上最显眼的位置,阳阳在封面写下《唐诗鉴赏手册》,每天和我一起抄诗。抄写一首,背诵一首,抄写的过程赋予学习仪式感,同时,帮助记忆,也让复习更有效率。上学路上,我和阳阳比赛背诗,我说奇数句,他就说偶数句,一唱一和,表面一团和气,实则激烈竞争。我断篇时,阳阳续上,我啧啧惊叹,夸他记忆力惊人,他更是兴致高涨,战斗力爆棚。我承认有时候是故意放水,以激发他的兴趣和信心,更多时候,我不得不接受记忆力衰退的现实。
诗是最接近灵魂的语言。让孩子读诗,不仅希望他提高文学修养,更希望他长大后,能够在世界的功利和躁动中,依然保守内心的淡泊与宁静。与孩子一起读诗,发现一片净土,陶醉于心灵桃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