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翻书翻到了李后主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曾经,陶醉于词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今读来,却更喜欢品味“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情景依旧,情境却截然不同。一个“改”字道尽了世事无常,人间沧桑!
有些字,有些词,有些文章,到中年之后再品读,才有味道,才能掠去外在的修饰,看清作者的本意。
初听不知曲中意, 再听已是曲中人。
面对文字时,我发现世界微不足道,可是,当置身于喧嚣时,我又发现文字苍白无力!于我来说,终究要在文字中汲取营养,汲取一种抵御外界风寒的力量!
脑海里时常浮现这样一幅画面,炎热的夏日,树荫下黝黑的老汉躺在青草上,犁田的老牛低头伫立在田地里,或许这就是岁月静好,没有人知道老汉刻满皱纹的脸上隐藏着怎样的沧桑。这就是余华《活着》的开篇,每次读完《活着》,总是感觉到无比的轻松,仿佛这世间的苦都让福贵一个人受了,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离他而去,但是他却从容而顽强地活着,苦难对于福来说,皆如烟云过往。 过去了,就散了。
与他相比,痛如何哉?
不管昨夜经历了怎样的泣不成声,早晨醒来这个城市依然车水马龙。城市不会因为你而改变,生活亦如此。我们被裹挟其中,踽踽独行。
在困难面前,除了坚强,你别无选择。
此生若能安稳,谁愿颠沛流离,
此生若不能安稳,又何惧颠沛流离。
整个2020年,我们一直在路上,奔波行走,痛并快乐着。我知道,这是一场修行,若能,我愿穷其一生的力量完成这场修行,来换取现世的安稳。
人到中年,要学会减负,一项一项地减掉让你不舒适的人或事,剩下的或许才是你生命中最本真的东西,才是你最需要的。
佛经说:断爱近涅槃。这样的修行,该是何等的境界!
经书要读,世事要混。
既为过客,何必执着。
终究,我们所看破的都是别人的生死。我们这一生做过无数次假设,把今天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过会怎么样,当这一天真的来临时,我们却又无法从容慷慨。
李宗盛在中年之后唱到“越过山丘,嘻皮笑脸面对生活的难。”
嘻皮笑脸地面对生活的难,简单而纯粹。
这其中自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成熟, 我欣赏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 。
余生,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