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近期我们会推出3篇《硅谷新媒体启示录》系列,揭秘目前硅谷最有特色的3家媒体,它们在内容生产方式、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非常值得国内新媒体人借鉴。
今天,我们分析的是硅谷罕见的独角兽媒体Buzzfeed:
BuzzFeed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估值超过10亿美金的独角兽媒体公司:目前公司的估值已经达到15亿美元。
今年2月,BuzzFeed还被《快公司》杂志选入了“全球最佳创新公司50强”。
数据方面BuzzFeed更是十分傲人:每月有超过50亿的浏览量,网站每月光在美国国内就有8000万人次的访问,早已超过老牌新闻媒体《纽约时报》。
BuzzFeed已经在全球拥有18个办公室和1300多名员工,内容覆盖的地区包括美国、英国、德国、南美、法国、西班牙、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
一家神奇的公司
成立于2006年11月,BuzzFeed的前身是纽约的一家病毒式传播实验室,该实验室专门研究哪些内容可以引发病毒式的爆炸性传播。
根据BuzzFeed的起源,这家公司严格上说不能算是一家媒体公司,而更应该定义为一家“流量公司”甚至“数据公司”。
说BuzzFeed是一家流量公司,是因为整个公司的运营都是围绕流量进行,而抓取流量的方法就是通过大数据分析。
为此,BuzzFeed专门开发了一套被称为“病毒式传播指数”的内部指标,对网站内容的分享程度和速度进行量化。
我们国内媒体人经常挂在嘴边的“10万+”,放在BuzzFeed那里却不是唯一的硬性指标:如果某篇内容的阅读量在10万以上,而它的病毒式传播指数在1.5,内容团队就会继续生产类似的内容;如果一篇内容的阅读量达到了40万,但是它的病毒式传播指数只有1.1或者1.2,那么内容团队就会将其定义为“失败的”内容。
对于BuzzFeed来说,分享率比纯阅读量更加重要,因为团队认为人们经常会随机点进一些内容,但只有他们真正选择去分享的内容才是获得认可的好内容。
(BuzzFeed的Logo之一就是象征着“热门”的向上箭头)
两大数据利器
说BuzzFeed是一家数据公司,是因为他们为了能更好地追踪和测量内容的传播率而专门开发了两套数据体系:Pound和Hive。
Pound这个词是“Process for Optimizing and Understanding Network Diffusion”(优化和理解网络扩散过程)的缩写。顾名思义,Pound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内容在网络间扩散的效果,并根据数据分析来对效果进行优化。
对于一般的内容追踪系统来说,能追踪内容在一个社交网络内(比如在Facebook或者Twitter内)的传播效果已经非常厉害了。但是Pound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可以整合内容在多个渠道内的传播情况并据此画出扩渠道传播图谱。
以上图来说明,一般的数据提供方只能呈献给用户内容在不用渠道的传播情况(左侧),而BuzzFeed的Pound系统则可以为用户画出同一篇内容在不同的渠道中是如何通过用户分享来进行传播的(右侧)。
Pound之所以能完成如此复杂的工作,一是因为其通过每篇内容特有的URL可以完成全网追踪,二是因为其拥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每秒可以处理1万次Web请求。
现在Pound已经成为BuzzFeed提高流量的利器,该系统提供9种测量内容表现的指标,其中一项叫做“节点间传播率”。这个传播率体现了一篇内容在两个人之间传播所需要的时间,如果这个时间在内容的传播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短,则说明这篇内容具有成为“爆款”的潜质。
BuzzFeed内部对于爆款文章有一个特殊的词:Mega-Vi,这个词来自英文“Mega Viral”,即“超级病毒化”的意思。任何一篇被定义为Mega-Vi的内容都是公司引以为豪的“爆款”。
(100多万阅读量的文章在BuzzFeed实在是太常见了)
BuzzFeed的另一大数据利器是最近新开发的Hive系统,这个系统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公司内部的内容数据库和统计系统。
因为公司的员工已经超过1000多人并且遍布世界各地,所以对于公司来说搜集和统计他们生产的内容至关重要,哪怕这些内容最终并没有发布。
每一个题材的相关内容和这些内容在不同渠道分发时的每一个版本都会被赋予一个独立的ID存入Hive系统,这样当有编辑想要生产和某个题材相关的内容时就可以先看一看数据库中的历史文件,保证他们不会生产重复的内容。
Hive的另一个作用是统计每篇内容的传播数据。举个例子,如果有编辑想要写一篇关于披萨饼的文章,那他们就可以在Hive中查看历史文章中哪些关于披萨饼的文章获得了高阅读量和转发率,这样他们就可以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生产出更加具有爆发性的披萨饼文章。
(BuzzFeed的手机App)
根据不同渠道订制内容
相比传统媒体千篇一律的内容形式并想尽一切办法把流量导入自己主站的做法,BuzzFeed的创始人兼CEO Jonah Peretti很早就意识到人们早已不再通过新闻网站看新闻了:他们更喜欢在自己常用的社交网站上浏览新闻。
为了迎合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新闻阅读习惯,Peretti决定让公司生产适合在不同社交网站传播的内容,哪怕是同一篇内容,也要有适应不同分发渠道的呈现形式。
BuzzFeed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成功的:公司目前在全球30多家社交网络平台上分发自己的内容,公司超过75%的流量来自这些平台。
以一份烤鸡的菜谱为例,BuzzFeed会把它先制作成一条适合在Facebook上传播的46秒长的视频,然后再把它变成一段放在Instagram上的15秒GIF图片,最后再做成一张适合放在Pinterest上的图集。当然,内容团队还会把相应内容再修改一番放在Snapchat、YouTube和Yahoo等渠道上。
(你看出这是锐步的广告了吗?)
原生广告的新时代
谈了BuzzFeed的运营模式,不得不说说它的盈利模式。
和大多数媒体一样,流量巨大的BuzzFeed靠广告变现,但是BuzzFeed的广告模式则更多采用“原生广告”(即形式和BuzzFeed上生产的内容差不多,甚至让用户感知不到它的存在的广告)。
对于广告行业来说,原生广告才是广告的未来,因为单纯的网站广告位投放现在已经被诸多广告过滤插件阻挡而变得效果很差。
为了生产优秀的原生广告内容,BuzzFeed除了有一只遍布全球的新闻团队之外,还有自己的视频生产工作室、强大的数据运营体系和自建的广告创意公司。
BuzzFeed的原生广告表现有多好呢?
根据上面我们提到的数据分析系统Pound的统计,BuzzFeed上原生广告的转发率已经和原创内容的转发率一样高了。
BuzzFeed内部泄露出的一份财务文件显示,公司每年正以200%的速度增长,而在2014年公司就已经实现了1亿美元的营收并且达到了盈利状态。
看来BuzzFeed正在快速成长为一个通过原生广告捞金的赚钱机器。
(BuzzFeed员工)
BuzzFeed给国内新媒体的启示:
1. 视频才是王道。BuzzFeed有一半的流量来自视频,原生广告也大部分是视频内容。
2. 做内容要有技术含量。你是否统计过什么样的内容才能获得高阅读量和高转发率?不同渠道对于内容分发效果有什么影响?
3. 原生广告是变现的未来。把广告做得“润物细无声”般让用户不仅接受而且喜欢才是未来广告的发展趋势,能让用户自发传播的广告内容才是有价值的广告。
欢迎相关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或者给我们投稿:
-在“金融女王”微信订阅号(ID:FintechQ)里留言;
-发邮件到fintechquee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