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快来,快来,快来看下我用太空泥做的蛋糕!”女儿兴奋的说。
“好的,马上来!”我嘴里回应着,手里翻着锅里的菜,想着马上就熟了,等熟了关火了我再去,大概过了两三分钟走出厨房去看女儿做的小蛋糕。
“妈妈,快过来,你看我拿的什么?“女儿故作神秘的说。
“哇,你手里拿着什么好东西,我一会儿得好好看看。”又在忙当下的事,过了会才去看女儿的神秘物品。
“妈妈来呀,我想要大鱼缸上的风车。”女儿急切的说。
“好的,稍等,我这就过去。”又隔了一小会帮女儿去了拿风车。
不知道你对这样的类似的对话场景熟悉吗?看到这里,不知道你发现了什么?
是的,我在拖延,无意识的拖延,总是不能及时现身回应女儿的需求。
虽然那个当下我确实手头有事,但是都真的那么紧急吗?
其实,并没有。
我只是觉得这样做也没什么,而且我有用语言回应女儿,并不是不理她。
可是我却忽略了,当下那个发出需求的女孩,是饱含着期待和欢喜的。
我只用语言回应,却用行动地拖延击碎了她的满心欢喜。
直到昨天女儿用行动给我上了一课,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
“女儿,你能帮我把桌子上那只笔拿过来吗?”我在听课时,突然发现手里的笔写不出字了。
女儿就在离那只笔不远的地方,她看了我一眼,表明她听到了,又看一眼笔,然后又折起她手里的纸。
我想着一会就要记笔记了有点焦急,又给女儿说了一遍我的需求。
女儿低头没有理会我,过了一会她折完纸,开心的拿给我看了看,又给我妈看了看,然后她再走到桌边给我拿过笔来。
我接过笔,暂停了在听的课,耳边突然响起原来女儿的一次次表达需求的声音。也就是文章开头我们的对话。
我又想到之前自己的做法。
想起俞敏洪说过:
“如果家庭是一台复印机,父母是原件,那么孩子就是复印件。”
女儿简直是如法炮制,她效仿我的做法,用我对她的方式对待我。
果然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父母的行为举止潜移默化的成为了孩子的行为举止。
我给女儿做了负面的表率,也许在她的观念里并没有好与坏,只是我在做,她觉得就是该如此。
记得水木然在他《人间清醒》一书中写到:
作为一名家长,当你不再是带领孩子成长,而是能从孩子身上悟出自己的成长的时候,真正的教育才刚刚开始;孩子是让你最头疼的地方,恰恰是你需要愈疗的地方。
孩子的问题最终其实是父母的问题。
所以,孩子也是父母的镜子,从孩子身上照出自己的问题,悟出自己的成长需求,我们不断修正自己,再给孩子做出表率,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论语》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父母以身作则,才能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教育也才有效。
原来,教育最难的点是:我们当父母的都做不好自己,却总想让孩子成为优秀的孩子。
养娃的过程也是我们父母自我成长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愿我们都能以娃为镜,照见真实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然后,请放心,孩子们一定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