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读到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词句,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老家村前的矮凳桥。
我的老家在浙江南部丘陵地带,三面环山,南有平坦大道直通三公里外的浙南名镇-虹桥镇。山不高而翠,多松杉竹和杨梅树。村前有小溪,从村后方绕村东山脚蜿蜒而来蜿蜓而去流向远方,河水清澈透亮,日夜不息唱着欢歌。村前大道临溪而建,不远处过小溪有两米来宽的石板桥,这就是我记忆中永远也忘不了的矮凳桥。
所称矮凳桥也许是桥与路平、下有两石桥礅、状如矮板凳之谓吧。溪至桥处,经石桥礅一挡,溪声更急。桥两侧是一大片稻田。小时候特别喜欢与小伙伴们在矮凳桥处玩耍,或下溪捉鱼或玩水或钓虾,有无穷乐趣。矮凳桥伴我走过少年和青年,直至我恢复高考考上大学离开家乡,离开了矮凳桥。印象最深的是夏夜月明时,与三、五玩伴,坐矮凳桥边,脚尖舔着溪流,仰望皓月当空,远看青山如黛,耳闻溪声、蛙鸣,还有晚风送来阵阵稻花香,令人心醉。几十年后忆起仍心驰神往。
因此,在我每读到辛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眼前浮现的就是老家矮凳桥夏夜赏月的情境。
几十年过去了,家乡旧貌换新颜。溪还在,水小了,也没有了过去那么清澈透亮;青石板的矮凳桥变成宽阔的水泥桥;桥两侧的稻田已变成一座座漂亮的楼房。现实中的矮凳桥以及溪声、蛙鸣和稻花香都失去了,留在记忆里的矮凳桥依然那么美好,那样的令人心醉神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