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这节课的前天晚上,我把王崧舟老师的《红楼春趣》听了一遍又一遍,每每感受不同。
回顾自己上完这节课后的感受,只是落实了教学时阅读名著的方法,初识了宝玉的人物形象,对于整部红楼和主题立意没有触及,其实是忽视了这是大部分学生的红楼第一课,是他们走进红楼的钥匙。讲得成功的标志应当就是学生课下愿意去捧来红楼去读。但王老师的课让我看到,宝黛的人物形象可以挖的那么深入,主题立得可以那么高雅。最喜欢的教学环节是探整本红楼,三悟知己,当王老师将宝黛心心相印的情节一个个出示时,感觉就像是一场盛大的寻宝游戏,原来整部书中还藏着这么多他们的知己情缘啊,如果我是学生已经想要迫不及待的去原著中继续寻找了。而这背后彰显的还是教师深厚的文学底蕴,不读红楼,不懂红楼,自然是解读不出这些的。
都说一百个读者一百个哈姆雷特,其实作者的立意固然重要,但是读者——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还是应该再提升,当有足够能力将学生引向更高思想境界时,就不会只限于学生会有粗浅或扁平化的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