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与李四是儿时的玩伴,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在同一个班。高考时,两人的成绩竟然也相差无几,更巧的时又同时被一所煤矿院校录取,成了大学同学。
经过四年级刻苦学习,他们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多年的相处,他俩已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成了异姓兄弟。
他们的家乡是一个号称塞上江南、鱼米之乡、景色秀美的地方。有著名的红、黄、蓝、白、黑五宝,早先的黑宝是发菜,因谐音“发财”而享誉海内外,但后来因为破坏植被而被禁止采摘。新晋黑宝被称为乌金,它深埋地下,分布广泛,已被大规模开采,成为塞上江南又一响亮品牌。
张三与李四艰难辗转在英雄一矿与英雄二矿找了工作。张三去的英雄一矿与李四去的英雄二矿距他们老家的省城都不太远,位于黄河边上的毛乌素沙漠边缘。两个煤矿同时建设,同等规模,地下煤层是相连的,煤种也一样,只是在地面上被一段已是土丘的长城切割,所以,两个煤矿虽然相距不到十里,却分别属于两个省级行政区域,隶属于两个不同的企业。
这是张三与李四长这么大首次分开,虽然有些不舍,但男儿以事业为重。另外,多年的相处,他俩还是在心里暗暗较劲,想分出个高低。
毕竟是两个行政区域的两个不同的企业,他俩联系越来越少了。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他们还是关注着对方的一切,包括升职的消息。尤其是李四,与家乡近在咫尺,却身在外乡,他感觉在找工作上已经输了张三一局,心里更憋着一股劲。
真是无巧不成书,他俩从技术员、副队长、队长、副矿长至到矿长,如同刻了一个模子,从经历到职务,依然一模一样,只是在时间上在某个经历或职务上稍有不同,如同赛跑,你追我赶,最终同时到达终点。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张三工作之余,喜欢学习。除了博览群书外,他依然将矿井设计、地质资料一遍遍的翻来阅去。某一天,他终于发现了一个隐患,原来,不只是地面上有黄河,在深隧的地下,也隐藏着一条暗河,它位于矿井的最下一层煤底板下,一直沿着延安宝塔山西杏子河,顺着地下厚厚的砂岩,在陕宁蒙广阔的地下如幽灵般的乱转,只要有个出口,它就会发威害人。因为位于所有煤层之下的底板,地质资料显然是忽略了这个东西,只是在长达三四千页的厚厚的资料里的略微提及,矿井自生产以来,先期开采的是上组煤,问题一直没有出现,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加上煤层的起伏,一些车场、绕道、石门不可避免的会接近这条暗河,甚至是一不小心直接洞穿!张三立即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制定了严密的防范措施,因配套工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张三当矿长期间,效益不很理想。因为担心李四的矿上也有同样的问题,张三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李四,但感觉李四好像是喝了酒,而且很忙,接电话时有点不耐烦,张三暗暗为李四担心。
李四自从当了矿长后大刀阔斧,干的是风生水起!不但管理有方,还非常会用人,手下人员为他很卖力,你追我赶,矿井产量与效益如火箭般的向上窜。渐渐的,李四不用操心工作了,有了大量的空余时间,开始刻意的经营起了人技关系。应酬越来越多,经常喝醉。张三打了几次电话,不是不接,就是醉的满嘴胡言乱语。渐渐的,张三也没心打电话了。
突然有一天,张三听说李四的英雄二矿突水了,他惊的从床上一蹦而起,立马给李四打电话,电话已没人接!他赶紧驱车赶了过去,矿井外围,已被设了警戒,张三进不去。
接下来几天,张三天天坐在办公室看新闻直播报导。让张三欣慰的是,经过李四及他们上级单位的精心组织,井下人员全部顺利获救,再过几天,电视记者兴奋的报导,水魔已经被战胜了,英雄二矿的积水,已经全部被疏干!李四在矿工的簇拥下,最后一批走出巷道,他糊的黑黑的,偶尔能看到一点布满血丝的眼珠和失去白色的牙齿。身体轮廓一看就明显瘦了好多,站也站不住。闪光灯不停的闪烁,当一群记者争先恐后的将一堆话筒一抢着放在李四嘴边时,张三已经听不出是李四的声音,是那么的嘶哑,有些上气不接下气,但每说出一句,还是让人振奋!
后来,张三听说李四又升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