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你辛苦,父母是我照顾的,你除了出钱之外还做了什么?你读过书,应该知道对父母最好的孝顺是陪伴”大伯哥对老公抱怨,我和老公对望一眼,老公缓缓地说:“好,我也留在家里照顾父母”
我和老公李飞算是裸婚,我们结婚的时候,婆家什么都不愿意出,我能理解农家父母觉得自己的儿子读了大学就是有出息,城里的姑娘就该上赶着嫁的落后思想。
公婆不识字,一辈子没出过小山村,我不想计较。那时自己也年轻,以为爱情大过天,有情饮水饱。爸妈提出质疑的时候,我还怪爸妈势利,说我要嫁的是李飞,又不是公公婆婆。
结婚后确实经过一段艰难的日子,好在我们夫妻双方感情很好,李飞也很努力。
在我父母的帮衬下,我们买了房,算是在新的城市安了家。
没有公婆的帮助,我们买了房,公婆认为是自己的儿子厉害,以为在大城市挣钱很容易,每次要花钱,就给李飞打电话。
李飞有个哥哥,只比李飞长了两岁,大专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家务农。
公婆总是变相向老公要钱,只要不是很过分,我也不想计较。
我觉得父母子女一场,该报答的要报答。
公婆可能觉得和自己的小儿子要钱很容易,我也不啃声,更是觉得自己的儿子能耐,要钱的次数越来越多,钱要晚给两天,婆婆就不乐意了。
哭诉自己为了供李飞上学吃了多少苦,又说李飞自私,翅膀硬了,看不起当农民的父母。
李飞为此常常叹气,辛苦日子只有我们知道。刚开始工作,为了挣钱,我们吃了多少苦,为了省钱,我们住过没装修的房,晚上不吃饭,每次只敢买馒头,包子舍不得买,因为多要5角钱……
我35岁了,自大学毕业后没有买过名牌衣服、名牌化妆品和鞋包。
现在,我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虽然现在的生活没有以前拮据,但也不富裕。
公婆的年纪不算大,还能帮大伯哥家种地,自己也养猪、养鸡和养鱼,身体硬朗,正常的父母真做不出公婆这些年的事来。
结婚的时候不操心办酒席,什么事情都是李飞掏钱,酒席还没散就来要礼金了。说是那些亲戚送的钱都是她们之前送的,现在是回收,人家来吃饭也是看她们二老的面子。
月子里的时候说怕婆媳矛盾,就不来了。
想让婆婆帮忙照顾孩子,婆婆说自己不识字,教不好孩子,算了。
孩子一年才见爷爷奶奶一次,自然不可能亲切。婆婆不乐意了,说是孩子和爷爷奶奶不亲,一定是我教的。
就过年这几天,对于公公婆婆的各种恶习,我置之不理,何必因为别人的错误而让自己不开心?
原本以为日子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公公住了一次院,新的问题又来了。
公公是做痔疮手术,婆婆哭哭啼啼,说是家里没钱,先后向李飞要了4次钱,20000元。
这样的支出,我当然有意见,但想到李飞和我都不能回家照顾,多花了钱也不想太过计较。
父亲住院,虽说不严重,但也应该回家探望,但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半年度要冲业绩,就没回家。
我还没说什么呢,婆婆先不乐意了,给我打电话,控诉我和李飞狠心,我耐心解释,又说了很多对不起,婆婆还是不依不饶,各种难听话都说了,大有我和李飞要是不回去,她和公公都不活了的架势。
我和李飞连忙买了高铁票回家。
回家也没人关心我们是否吃饭,饿不饿,渴不渴,路上累不累,婆婆开口就质问我们为什么现在才回来,是回家奔丧来的吗?
我真是受够了,第一次顶撞婆婆。
李飞这些年也对公婆有些寒心了,对于我的顶撞不但不制止,还掺和上了,把自己这些年所受的委屈一股脑全说了。
大伯哥先不乐意了,对老公抱怨道“别说你辛苦,父母是我照顾,你除了出钱之外还做了什么?你读过书,应该知道最好的孝顺是陪伴”
公婆这些年挣的钱,还有从我们手里要的钱,多半都是给了大伯哥,这些事我都知道,没想到得了便宜的人现在居然反过来指责我们不孝。
我和老公对望一眼,老公缓缓地说:“好,我也留在家里照顾父母,你如何照顾爸妈,我向你学习”
听到李飞的话,婆婆有些慌了:“你城里的工作不要了?”
我说:“工作哪有父母重要”
婆婆又说:“李飞要是没有了工作,你和孩子吃什么?”
我笑:“你以为凭你儿子养得起我和两个孩子?你儿子的工资,还不够自己花和给你们二老养老。他回城里,我还得给他贴伙食费,留在家里好,又能孝顺父母,又能给我省钱和省心”
第二天我买了车票直接回家,李飞留在家里。
两个星期后,婆婆给我打电话:“你劝劝李飞,让他快去工作吧,村里人的口水都能淹死人了”
我笑:“不是最好的孝顺是陪伴吗?李飞做个孝子贤孙,村里人估计要给他立个牌坊,写篇文章流传后世,这么孝顺的人,将来也是李家的骄傲,能够流芳百世呢”
现在这样的结局我和李飞早就已经意料到了:年纪轻轻不工作,在家呆个十天半个月,村里人不是说离婚就是失业,就算你说是想要孝顺父母,只怕也没人相信,还会觉得你脑子有毛病。
李飞当然没失业,也没有离婚,只是这几年都没有公休,探亲假也没用,听说是父母病了,特准了一个月的假。
我没答应李飞回来,又过了一个星期,婆婆再次给我打电话:“你劝劝李飞,他毕竟是你男人。”
“李飞是孝子,最听妈妈的话,你劝了也无用,我能说什么?”我怼婆婆。
又过了两天,婆婆给我打电话:“你给他打点车费,让他回家吧,在家里什么事都不干,就知道东家玩西家逛,还常常惹我生气”
我趁机冷嘲热讽:“最好的孝顺是陪伴,两个儿子都在身边,村里的人应该都特别羡慕你。李飞就不用回家了,我和孩子过得很好。”
婆婆急了:“你这是要和我儿子离婚?”
我沉吟了一下说:“也不是不能考虑。”
第二天李飞就到家了。
看见李飞,我主动给婆婆打电话:“不留你儿子在身边孝顺你了?”
“我们还能自己照顾自己,不需要他在身边,只是每个月别忘了给我们打钱”
@小谢聊情感
小谢想和你聊聊“对父母最好的孝顺是陪伴”这句话的运用场景。小谢觉得,很多人都是断章取义,随便拿出来一句话就当成了经典,要求自己的子女要照做。殊不知,说这句话的父母,是在物质条件满足之后,对精神文明的更高追求。
我们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就能很好地理解了,只有先满足物质的需求,才能追求精神文明。
如果自己的儿子一分钱没有,无法保证父母晚年衣食住行的需求,恐怕没有多少父母能开心地说:“对父母最好的孝顺是陪伴”。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每个子女尽自己所能孝顺父母。但是,父母也要理解孩子的不容易,不要对自己的子女过分苛求。
我是@小谢聊情感,期待在文字的世界和你相遇。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