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有段话:所谓人生开挂,不过是厚积薄发。其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这个世界上,哪有这么多开挂的人生,那些所谓的成功,不过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的确,这世上没有什么一蹴而就的事。工作、生活都是一样,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所有的厚积薄发都有迹可循。
《洞见写作》作者洞见君是拥有2700多万粉丝“洞见”公众号的创始人,他基于28年多作为专业媒体人的行业经验,倾力打造出了这本指导新媒体人如何写出好文章的工具书,最早只作为内部写手的培训教材,实操性很强。
书中作者提到个人成长经历,他说,正因为从小有文学、写作方面的积累,所以能在毕业后进入知名报社工作,也正因为在报社的实践积累,所以才有“洞见”公众号的创立,才有从一个帐号发展到现在旗下四个百万级矩阵号……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顺畅。写作更是如此!
第一,写作是一项技能,需要大量练习和长久的坚持。
作家林清玄曾经说过:“写作也像耕田一样,只要你天天下田,就没有不收成的。”
林清玄在他的散文《心有欢喜过生活》中讲述了自己的写作经历。“我一直坚持写作,希望能变成一名成功的作家。在我们那个地方,几百年来没有出现过一名作家,我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一定要比别人更勤快。我从小学三年级时开始,规定自己每天写五百字,不管刮风下雨,心情好坏;到了中学,每天写一千字的文章;到了大学,每天写两千字的文章;大学毕业以后,每天写三千字的文章。到现在已经四十年了,我每天还写三千字的文章。”可见,写作中每一滴汗水,都是成功的伏笔。
第二,写作没有捷径,一点一滴的积累才是最快的秘诀。
真正的写作写作高手,都是长期主义者。正如该书作者洞见君所说,做人也好,写作也罢,别总想着走捷径,你所认为的捷径其实是最远的路,最近的路往往只有最少的人走。虽然付出的比别人多,但这才是通往成功最近的路。
我刚开始写文章,有时候憋出500个字,都要很痛苦的花2、3个小时才能写出来。
而且常常写着写着就跑题了,写完继续读再继续改,甚至有的时候写不下去,但我没有放弃,终始坚持每天日更。
经过自己300多天的积累,我现在对文字的掌控力越来越强,因此写作也就得到了相对应的进步。
无数事实表明:如果想学习写作,并且得到进步:我们用一个月写不好,那就用一年;我们用一年写不好,那就用三年。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源于坚持与努力。
第三,写作是一条孤独且漫长的路,吃得了苦中苦,才能获得更大的成长。
写作相比于刷手机、看电视剧、打游戏等娱乐活动确实要难得多,也更加考验人的毅力和耐力。
正所谓“难走的路,都是向上的路”。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其实,生活中很多事也都是这样,你不去做,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潜力。走下去,总有能看到希望的一刻。
每天进步一点点,每个月进步一小步,长此以往,一年以后再回顾,你会发现其实你已经走了很远的路。
常言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当你一次次地坚持、一次次地奋斗后就会明白:你所经历的挫折,都是你成功路上的指明灯;你所有的付出与努力,都将成就你未来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