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
1.情节
在典型的浪漫故事中,剧本完全围绕一对情侣如何走到一起而展开——“爱情故事”绝非如此,这只是描述爱情如何开始。爱情诞生之路遍布各种各样的障碍,观众的兴趣在于观看那对情侣坚定地克服障碍:途中或许有误解、厄运、偏见、战争、情敌、对亲密关系的恐惧,或者最打动人心的羞怯……最后,历经苦难,有情人终成眷属。爱情开始了——而故事必须结束。
而古典故事是更高明、较少直接煽情的类型,这类故事真正的关键并非找到伴侣,而是随着时光推移包容伴侣,也被伴侣包容。它知道,不同于浪漫主义文化的设想,爱情的开端并非故事的高潮,它只是旅程的第一步,而这段旅程远比开端更漫长、更矛盾,却在平静中更显英勇——故事在旅程中指引着爱情的智慧与审慎。
2.工作
浪漫故事中的人物或许会有工作,但工作大体上对人物的心理没有什么影响。工作在远处进行着。浪漫主义认为一个人的谋生手段与他对爱的理解无关。
但是在古典故事中,我们会看到工作实际上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爱情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情侣各自性情如何,工作压力最终会造成他们之间相当大的麻烦。
3.孩子
在浪漫故事中,孩子是次要的,是父母相爱的美好象征,就算调皮也是讨人喜欢的。他们不太哭闹,很少占用父母的时间,通常都很聪明,无须受教就会展现出天生的智慧。
但在古典故事中,我们会看到爱情关系基本上以生儿育女为导向——同时,孩子将父母置于难以承受的重负之下。他们可能会消磨掉曾使父母结合的激情。生活从崇高走向平凡。客厅里有玩具,餐桌下有鸡肉,没有交谈的时间。每个人每一刻都很累。这也是爱。
4.现实
在浪漫故事中,人们对于谁做家务只有模糊的概念。这件事被认为与爱情无关。家务事是一股腐化的力量,在意它的人可能不会在爱情中找到快乐。故事中的夫妻对于四岁以下孩子的作业或电视节目有何看法,我们无法了解太多。
在古典故事中,爱情不仅被理解为情感,也代表制度。它的部分原理是让两个人为了下一代的教育,结为经济共同体来行使职责。这绝不乏味。真正的英雄主义总有机会表现,尤其是在洗衣服的时候。
5.性
在浪漫故事中,性与爱是被描绘成彼此相属的。性爱是爱的升华。因此以浪漫主义的观点来看,通奸是致命的:和对的人在一起,绝无可能不忠。
古典主义认为,长久的爱可能不是性的最佳前提。古典主义的观点是爱与性是生活中各自独立、有时背道而驰的主题。因此,性关系方面的问题本身并不表明一段爱情整体是一场灾难……
6.融洽
浪漫故事关心的是主人公之间灵魂的和谐(或缺乏和谐)。浪漫主义派相信,浪漫人生的根本挑战就是寻找一个全然理解我们的人,和他在一起,就不再需要任何秘密。它相信爱就是找到另一半,找到灵魂的双胞胎。爱无关训练或教育,爱是一种本能、一种感觉——它的运行方式通常很神秘。
古典主义承认,没有人能完全理解另一个人,一定有秘密,一定有寂寞,一定有妥协。它认为,我们必须学习如何维系良好的爱情,爱不只是上天偶然的恩赐,爱是技能,而非感觉。
当我们不再对自己诉说错误的故事,努力达到以下一些要求时,我们就会知道自己终于为爱做好了准备。
7.放弃完美
我们应该认识到人人都有缺陷,无论和我们在一起的是谁,他在很多重要的方面都不会是完美的。如果以为这个星系里的任何生命都能事事如意,那必须彻底断绝这个念头。世上可能存在的,只有“尚可”的爱情。
为了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在成家之前多经历几段感情是有益的,这不是为了有机会确定“对的人”,而是可以有充分的机会在不同背景下亲自发现真相,体会到每个人(哪怕是最初令人心驰神往的对象)在细看之下都不那么好。
8.不再期待被人理解
有人异乎寻常地理解你,全心支持你,这样的体验中会萌生出爱情。对方理解你心头的寂寞,懂得真实的你。而事情到此为止。每个人的心里总有大片区域永远不为他人所了解。
我们不应责备爱人失职,未能读懂并掌握我们的内心活动。他们并非悲哀而无能。他们只是无法理解我们的本质及需求—这十分正常。没有人能对另一个人充分理解、完全赞同。
9.承认自己是疯狂的
这一点非常违背直觉。我们看起来如此正常,大多数时候又如此美好。是别人的问题……
然而成熟是建立在认识自己愚蠢的积极意义上的。一个人可能长期处于失控状态,可能无法征服自己的过去,可能受到“移情”的不良影响,可能时刻在焦虑。每个人至多只是可爱的傻瓜。
如果我们不常为自己的本质感到尴尬,只能是因为我们倾向于危险的选择性记忆。
10.乐于受教,平静教导
当我们接受,在某些重要的方面,伴侣比我们更聪明、更理智、更成熟时,才算是为爱做好了准备。我们应当向伴侣学习,容忍对方指出我们的错误。在关键时刻把对方看作老师,把自己当成学生。同时,我们也应当愿意承担教导伴侣的任务,如同优秀的教师那样,不要喊叫、发脾气,也不要指望对方本来就什么都懂。我们理应认可,爱情包含互相教育的过程。
11.承认我们并不融洽
浪漫主义对爱的看法强调,“对的人”意味着与我们有相同品位、兴趣及人生观的人。这在爱情初始的短期内可能是正确的。然而时间一长,这种看法明显失去意义,因为两人的差异将无可避免地出现。真正适合我们的,不是意气相投的人,而是能够智慧而明智地调解品位分歧的人,是善于化解不和的人。
“对的人”的真实标志,并非互补的抽象概念,而是包容差异的能力。融洽是爱的成就,绝非爱的前提。
浪漫主义对我们毫无助益。按照其标准,我们的爱情几乎都是残破而令人不满的。也难怪分居和离异总是屡见不鲜、无可避免。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只是需要改变意识形态:我们要对自己讲述关于爱情进程的更正确的故事,传播那些能使我们的问题正常化的想法、叙述、概念和笑话,以此为自己指明一条智慧而有益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