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爱的容器有个洞
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有一场对话让我印象深刻。来访者是一位从小被留守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孩子,在谈及自己的成长时,他说奶奶是一位很好的人。当我说,你愿和我分享一下奶奶的爱吗?如果回想一件和奶奶之间发生的一件让你感到温暖和爱的事情,你会想到什么呢?来访者沉思很久,最后摇了摇头说"一时想不出来"。每每想起那个画面都会感到有种心疼。
她很好,大家都说好,意识告诉我她很好,然而,他自己接收到温暖和爱却很少。或许传统的老人很多都只能保证衣食无忧,很难走近孩子内心;又或许来访者生活周而复始已成为习惯,很难荡起波澜。成长过程中爱的缺失像是心里有一个洞,这颗盛爱的容器因为破损,需要更多更多的爱装进来,才能抵挡住爱流失的速度,直到那个洞越来越小,直到把那个洞懂补上,我们才会快乐!
如果盛爱容器有个洞,会是谁把它补上呢?
或许我们会从友情那里得到慰藉,或许是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或许是激励了自己的榜样偶像,又或许那么幸运的,遇到了一位不介意你退我进的另一半,一切刚刚好。然而,最重要的还是成长者自己,我想、我愿意去感受爱,付出爱!
爱是什么?
有人说爱说不清道不明,无法琢磨。然而,爱应该是有其具体的模样的吧!不然,为什么有歌曲唱“爱是一种会呼吸的痛”?有人会“触景生情”……
或许,爱是气味。
据说,嗅觉在人类记忆里是非常特别的存在,在神经结构研究中,有人发现嗅球与海马之间存在存在着直接的投射。这也是为什么闻到熟悉的气味,就会让我们想起特定的人和事儿。也有时,碰到熟悉的场景,鼻子也会一酸。我们的即使是特别小的婴儿,他能分辨出妈妈的乳香;长大后,或许某一位心仪的对象样子都已经模糊了,然而,她/他身上曾用过的香水味却经久留存,来提醒我们曾经有过的心悸。
或许爱是语言。
在爱的语言里,也会有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有的人偏爱“肯定的言辞”,欣赏和鼓励总会让人心生欢喜,理解的话语可以更容易流进我们的心窝;有人偏爱“准备的礼物”,有人说礼物是爱的视觉象征,或许这样,会有人用礼物来纪念自己的爱和激发自己收到礼物那一刻的满心喜悦;有人偏爱“精心的时刻”,所谓精心时刻,就是这一刻,是否全心全意只属于彼此?心不在焉是相处时光最大的败笔;还有的人偏爱“服务的行动”,实实在在的,温暖的服务最能触动其心,一旦失去则日月无光;还有人偏爱“身体的接触”,幼儿时期的宝宝不就是最爱抱抱和亲亲吗?如果幼年缺少这种爱的抱抱,成年后是不是更会渴求身体的接触呢?
把爱存起来
爱也可以像电影一样,被一帧帧储存起来。
这部爱的电影可以是快乐的亲子时光。还记得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班,在草坡上撒欢打滚,也记得蛋糕出炉时孩子惊叹的表情,还有一起讲绘本的那盏烛光,以及每次进食前的感恩歌。有仪式和具体的表达,应该会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爱的种子。
这部爱的电影也可以是入园时期妈妈准备的礼物。那些印在手背上,大大小小的,存起来的吻,还有会说想妈妈了就把手背贴在脸上。
这部爱的电影应该充满了鼓励的,肯定的言语和笑脸。积极的正向的语言去告诉他应该做什么,鼓励他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总是限制、批评和奚落,以及那张严肃的脸。
随着我们的成长,这部爱的电影应该会越来越精彩。不想以后孩子长大后,说我很爱爸爸妈妈,爸妈也很爱我,可是想一想,似乎只有心不在焉忙碌的画面。
付出爱,收获爱。长大后,有人问,你想找一个爱你的人还是你爱的人?只要有一颗勇敢去爱的心,和善于去爱的心,这并不是问题,幸福永远在自己手里。即使碰到不懂珍惜你爱的人,失去你的爱后,他的生活最起码有一段是黯淡无光的。
爱,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