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直勾勾的盯着来球,正当球下落的那一秒,我一个后退,用力将紧握球拍的汗手往后引,如弹弓般蓄足了力,紧咬嘴唇,带着怒气,“啪”一声将羽球斜向上抽了过去,心想“小样儿,喂我这么高的球,这下看你怎么接”。
球“嗖”一声就到了对方的头顶位,没曾想,他竟侧身将拍举起,右腿微曲登地,在头顶位快速的绕了一圈,“嘣”的一声,一眨眼,羽球从高处被直接斜劈过网,“砸”地弹起,我盯着球,有点懵:“我擦嘞,这个……什么啊这个……”
就这样,我一自认为羽球打的不错的17岁少年被一9岁的小孩儿给“虐打”了,一场11分制的业余赛,我只拿了四分,有两分,还是对方送的(室外风大,导致对方发球失误)
比赛结束,觉着整个上身被人泼了盆热水,身着的浅灰色短袖成了深灰,全身还冒着蒸汽,我低着头,从下往上长呼了一口气,拿着饮料,“咕咚”“咕咚”的猛喝几大口,缓缓的走到小孩面前。
我:看你带着红领巾,还在读小学吧,你是学过的吗?
小孩:嗯,我九岁,读三年级,我在六广门学的
我:哦,那学了多久
小孩:一年
我:哦,挺好的(小样儿,原来是练家子)
但我终是不服这口气,毕竟打了段时间的羽球,在班里也算是数一数二的高手(现在想想挺幼稚),别人也曾向我投过羡慕的眼光,也曾在同学面前装过逼——打五个球,我让你三个吧。但却在这一秒,被一小孩儿给打懵了……
不甘心、不甘心,不甘心,他能学,我也能。
于是,上网下了2G的羽毛球教学视频,拿着球拍对照着练,即便动作别扭,也强迫着自己学。时常跑到空旷的小坝,将球抛高,比划着视频上的动作,一拍拍往前吊、往下杀、往上拉……都忘了自己劈断多少根羽毛,多少天被老妈逼着回家吃饭,多少天半夜起床赶作业。
我想,这就是痴迷吧,但别人是为了趣,我是为了气。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强逼着自己练了一个多月,总算是略有小成,能打高远球,能玩劈杀,放网,勉强可以打拉吊,水平小升一级,除了让我发现曾经自己是个土鳖之外,也渐渐让我对这个运动有了格外的看法。
羽球运动源起于英国,因割网挥拍对打的玩法极富趣味,曾一度成为贵族运动,之后,传到印度,从印度传向世界。1920年,传至中国。
随科技的进步,球拍从最初的木制,到现在的全碳,变得更轻、更有韧性,球线从无到有,再到优,拍玩的技法也是越加的多样,从靠手臂发力,到转腕发力,从定点对打,到正反手前后场拉吊,变化多端。
有固定的规则,但没有固定的套路,百玩不厌。
或许,这就是机缘巧合吧,没想竟是因一时怄气不服输入的门,而后“一发不可收拾”,一直玩球至今,现已八年有余。球技虽谈不上职业,但也算名老手,偶尔会秀秀花式,博大家一乐。也因此,认识了两名知己,还有我的女友(虽然分了)。
如今回想,颇有一番感慨,如果那名九岁小孩没有出现,还会不会发生接下来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