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健忘的,离去日本刚刚才过去一个月的时间 ,好多东西感觉就开始在慢慢遗忘了,直到那天看新闻日本平成31年结束了,即将改年号“令和”,我才又想起在日本一些见闻,尤其翻看拍摄的照片,才会发现这趟旅行在自己心里留下的是些什么?
阳光灿烂下的五彩斑斓?
在我所有相片里面,最多竟然是木质小房子, 路边的自动贩卖机, 随意停放的自行车 ,和带着口罩的路人,这些组成了我第一次去日本的全部观感。
特意走进那些小街小巷里 ,竟然觉得特别熟悉,小时候看的日本动画片里场景都浮现在眼前,是《哆啦A梦》里大雄追着哆啦A梦帮忙的回家路上,有《樱桃小丸子》里小丸子和小玉一起上学放学的影子。
这里到处都是自动贩卖机, 街边,湖边,商城,地铁…目光所及的每一个角落都一定会有一台自动贩卖机,对于我一个超级爱喝各种水的人来说,是件超级幸福的事。
即使你看见的再破再旧的贩卖机,你也可以放心扔进硬币,买到水喝。
夜幕降临,所有的贩卖机都在“发光”,像是这个城市在黑夜中一处温暖的所在,让人觉得心里踏实。
到处都有随意停放的自行车,但却干净,安静地等待着它们的主人。
日本也许是一个不鼓励人实现个人价值的地方,它鼓励人“做最好的自己”,以此来服务社会,但并不鼓励人发展出对抗社会的的精神力量,所以大部分人都超级有礼貌,温良顺从,但他们也一定很拘束和压抑吧,到处都是带着口罩的人们,尤其在地铁,满是疲惫的上班族 。
小孩子
不管什么天气 都只能着穿短裤短裙
年轻人
需要非常拼命地工作 养活自己和家人
老年人
则活着轻松自在,开好车,遛狗,摄影,玩音乐……
日本老龄化严重,但日本的老年人活得很都健寿,敢于面对衰老,对于衰老的适应能力就会随之增强。
就像我看他们城市中心的墓地,格外惊骇 ,我们就始终无法直面“死亡”这个问题,自然也就无法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去日本前,特意把高晓松在2013年《晓说》关于日本的9期节目翻出来又看了看,想对它有更多的了解,然后再走出去看看它是什么样子,但不论它如何文明发达,不论它如何有忧患危机意识,不论它如何严谨细节到变态,终究都不仅仅是我们表面看到的那样。
用高晓松的话作为结束语 “其实我们并不了解日本,希望年轻人能独立思考,能冷静,理性地看待这个世界,而不是人云亦云”。
此时,忍不住讲一个景光相馆的故事
择一事 终一生
“我没什么本事,也没什么钱,这辈子,只会做一件事,就是照相。”
这是小时候爷爷讲得最多的一句话,直到今天我们也没真正领悟这话的深刻。
景光相馆始创于 1951 秋
创始人照相匠张西湘
16岁踏上照相学徒之路
23岁在成都人民公园八角亭创立了景光相馆
而后移址成都上世纪最具文化氛围的祠堂街
一座三层旧洋楼
西式木制手扶梯
两间菱形玻璃橱窗
一部三脚架方盒式相机
一部外照用的德国蔡司相机
……
透过密封门和他蒙头的布帘仍然能听到温和、启发的语声:头抬高点……看这边……
在那样的年代,外爷做了让穷人也能进相馆拍一张照片的决定:推出了几乎没有利润的“半寸”照片。这需要重新手工制作板片器,技术难度在当时没人愿意尝试。前后期工作量都增加了利润却寥寥无几,但顾客满意。
“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这正是传统艺人的宝贵精神内核,也是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以及世俗名利裹挟之下所缺乏的人生判断与价值定见。
择一事 终一生
匠心66年 传承3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