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家风?
家风离我们的家有多近?
家风是父母有形的行为,无形的影响孩子
家训是家族的核心价值观,是对后人的训示
家规是家族的规矩,是家庭实现家风的“基本法”
如上所说,可能比较抽象,难理解。
家风是孝道,家训就是长幼有序,家规就是尊敬老人,老人不上桌吃饭,孩子不能先动筷。
了解这些相互关系,每个家庭都有家风,有的家风是诚信、有的家风是孝悌等,至于一个家庭的家风是来源于家里人员的言行。
可能有的人了解了,把这些东西放在别人身上就是:
知识-爱=控制
把知识了解之后放在自己身上就是:
知识+爱=造就
如何建设家风?
家风建设等于“境教”,环境对孩子有非常大的影响。
不同的价值观建立不同的外在环境,不同的环境影响人不同的心性。
孟母三迁,成就一代大儒;鱼缸原理也是如此;
有了良好的环境教育,不代表可以一劳永逸,需要相信孩子,给予孩子正面的支持
奥巴马母亲成就孩子的总统梦。
当然,在一个家庭里,父母是缺一不可,父母的爱和成就环境也是不一样的,这也是由历史而来,我们历史也记载这父母的影响。
规矩起源于伏羲和女娲:
伏羲:男人要行“方正之道”
女娲:女人要行“圆融之道”
由此引申:
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例如周公诫子,曾氏家训
母性之爱:伦理道德,人格品质,例如岳飞之母,欧阳修之母
传统文化呈递很好的学习人物,我们现代家风的部分缺失:
1、孝悌文化缺失
2、缺少与祖辈连接
首先,有人认为我很孝顺父母啊,是这样吗?
有多少人在母亲节大秀特秀陪母亲过节,实际就是和母亲拍个照片发在朋友圈秀下,而老人还是孤单无人陪说话。
孝的五个层次:
泛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智孝:谦父母之过(孝智)
大孝:孝父母之志(孝志)
中孝:孝父母之心(孝心)
小孝:孝父母之身(孝身)
悌文化: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其次,与祖辈的连接
每一代人,都有父母相连接,父母还有他们的父母相连,以此类推,在每个孩子背后有数个祖辈,缺一不可,这也是我们与祖辈的连接,让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有力量。
每个人又是下一代的背后,承接下一代的家族能量和使命。每个人都能直接看到3代人的影响,未来几十年里,你的言行就能作为家风的一部分。所以想想自己能为家做些什么。
良好的家风出大儒,贵族的家风又有哪些必有的品质呢?
道德、重伦理、孝顺、感恩、敬畏感、担当、勤奋等。。。
答案:最好的家风就是德行!
立德树人,德为根本,百年树人
财富传家,富不过三代,德行之家,强盛十代。
修德: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中国就复兴,中国需要道德回归,道德是中国人的信仰。大家都在修德的时候,就会表里一致。中国家文化是强兴中国的核心之一。
修福之人必先修德,修德之人必被领进智慧的大门,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我们中国名人后代都能验证此:乔家大院,山西斐氏等
有了家风,家风传承最核心的是什么?
精神传承
千年家风----钱氏
核心价值取向:读书,救国
个人: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家庭: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读书须读
社会:恤寡矜孤,敬老怀幼;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
国家:执法如山,守身如玉;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留意:后人事业去向----学者
圣人如此,普通人如何做---觉察
需要不断觉察,让我们时刻了解和调整,当然也要时刻谨记:
改变需要过程
改变需要时间
启示:
言行见家风,子女身上一定留有父母亲的价值观。
孩子无形的精神气质体现在夫妻精神气质的共性,与精神冲突的个性上,最后体现在家族命运里。
家风建设实施核心
天律人律、人生五道关、不同的天花板有不同的家风
何为天律、人律:
天律---共性,天律的律法
人律---个性,个人价值观
何为人生五道关:
爱---爱要真诚,不好虚伪的爱(不断付出爱,又缺爱)
诚---真诚的人眼里有真诚,不真诚的人眼里看不出谁真诚谁不真诚。孩子表达真诚的时候,给予表扬和认同
义---以他人关系产生的结果为义。
得失---得失体现在一个人的领导格局、拥有空间思维、预计未来。教会孩子失去背后的得到。
生死---家文化对生命的透视
批评+爱=唤醒
批评-爱=摧残
家风是无形的,家教是有形的,透由无形家风有形化。家文化的三个主要功能就是:
传承---将祖辈文化继承并延续下去。
教育---家庭教育决定人格,家庭教育教的是智慧,学校教育决定人才。
八大教育方式:离场教育、在场教育、境教、爱、身教、言教、三观教育、志向教育
完成一生的教育有三成:
成人:0-7岁,找回千年失落的童蒙养正秘诀
成才:8-15岁,教育家,家教育
成事:15岁以后,让人生有所作为
设计前因---熟悉感建立熟悉模式,熟悉模式体现为性格
孩子将来喜欢什么环境,现在就设计什么环境
熟悉感+好感=遇见,想让孩子爱学习,建立孩子对读书的环境,并过程带来喜悦,才会让孩子越来越爱读书。
目前对整体家风建设浅尝辄止,后续继续学习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