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
如果人们在超市中发现某款大米价格上涨了一半,他们很可能就会转头选择其他牌子的大米,涨价的大米销量急剧下降;而如果我们发现电费上涨了一半,就只能选择节约用电,因为找不到另一家供电商。大米市场和居民用电市场最大的差别在于,大米市场有多个卖方供货,而居民用电市场只有一个卖方。这种市场结构的差别也导致了不同市场中的企业采用不同的定价和供给策略。而本章我们将集中探讨多个卖方的市场中企业的行为。
什么是竞争市场
所谓竞争市场,或者称为完全竞争市场,有几个重要特征:
特征一:市场上有许多的买方和卖方;
特征二:每个卖方提供的商品大体上是相同的;
特征三:任何一个买方或是卖方都不足以对市场价格造成影响,市场价格是既定的,卖方和买方都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
特征四: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而不足以对市场造成明显影响。
理解了上述几个特征,我们就对完全竞争市场有了基本的了解。通俗来讲,竞争市场就是一个市场规模很大,而每个市场参与者的规模都很小的市场。
在现实中,我国农产品市场近似于竞争市场。那我们假设大米市场是竞争市场,那么水稻农民要如何才能提高收益?我们知道,总收益=产量*单价。而在竞争市场中,商品价格是既定的,这是因为对于像大米市场这种竞争市场而言,每个农民的产量微不足道,因此他们不用担心自己提高产量会造成大米供大于求从而价格下跌。所以,水稻农民想要提高收益,单纯地提高产量就可以了。在成本合理的情况下,多卖一斤大米,就多赚一斤的钱,由于竞争市场很大,多出来的产量微不足道,不用担心卖不掉或是影响了市场价格。由此,我们得出一般性结论:在竞争市场中,卖方的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等于市场价格。
竞争市场中企业的供求曲线
前面我们提到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获得最大收益的手段就是简单粗暴地提高产量。但不要忘记,企业真正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所以在考虑收益的同时,还需要考虑生产成本。下面我们就结合供求曲线和企业成本曲线来分析下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如何做到利润最大化。
上图是一个典型的竞争市场中企业的成本曲线。我们可以看到,在竞争市场中,产品价格是恒定的,而企业的边际成本随产量提高而提高。很显然,一味扩大产量并不能增加利润,因为到了后期,产品的边际成本太高,以至于获得的收益不足以弥补成本支出。那么,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应该如何确定最合适的产量呢?是要在产品平均成本等于收益的时候(上图B点对应的产量)就收手吗?
还记得经济学十大原理吗?有一个重要的原理是,理性人考虑边际量。企业想要做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让产品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当产品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多生产一个产品就会增加总利润,相反,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多生产一个产品反而使总利润减少。所以,企业决定向市场供应产品的数量,是由其边际成本曲线决定的。从本质上说,竞争市场中的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就是这个企业的供给曲线。
企业何时该停止经营?何时该退出市场?
画出了竞争市场企业的成本曲线之后,我们就可以拿来分析很多问题了。比如什么时候企业该停止经营?有人说当然是亏本的时候。那么“亏本”的概念如何定义?很显然,所谓亏本,就是入不敷出,即收益小于成本的时候。关键是这里的成本是哪种成本?平均总成本?边际成本?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区分一下短期和长期的情况。短期中,企业不容易进出市场,因为进入需要物色场地,购置设备,确定进货渠道等等。类似的,退出市场也需要繁琐的步骤。因此我们在分析时假定短期内企业无法自由进出市场,而在长期中可以做到。所以,短期内企业在亏本时只能选择停止经营,而在长期中,可以选择退出市场。
回到上面的问题,短期中,企业何时该停止经营?是收益小于平均总成本的时候吗?错。这里引入一个沉没成本的概念。所谓沉没成本,就是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成本。在短期中,企业的固定成本就是沉没成本,比如厂房租金、贷款利息、员工固定工资、设备折旧费用等。这些成本无论企业生产与否都需要如数支付。
所以短期中,只要企业的收益还大于可变成本,就应该继续生产经营。想想看,假设一家奶茶店经营一天的收入是2000元,而经营一天的中成本3000元,其中固定成本1500元,可变成本1500元。短期中,奶茶店老板应该选择停业吗?如果停业,老板需要每天如数支付1500元固定成本,相当于每天净亏损1500元。而如果选择开业经营,每天同样要支付1500元固定成本,但同时有了500元的经营利润(2000元收入-1500元可变成本),所以每天的亏损只有1000元。所以我们看到,短期内收益大于可变成本时,经营利润还能弥补一部分固定成本开支,减小了亏损。而如果奶茶店可变成本大于2000元时,开业经营只会损失更多,显然这个时候只能关门歇业了。
有了上面的分析,我们就能很容易地判断出:在长期,企业可以自由进出市场时,只要收益小于总成本,企业就应该选择卷铺盖走人。
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
我们讨论了单个企业的经营决策,那么整个竞争市场的供给情况又如何?这里我们还是要区分短期和长期。短期内,企业无法自由进出市场,所以市场中的企业数量是固定的;而在长期中,企业既可以退出市场,也可以进入市场,所以企业数量是变动的。
假设某地的奶茶市场中有100家店铺,那么短期内,该地的奶场市场企业数量就是固定100家,而奶茶市场的供给量就是100家奶茶店产量之和,短期内市场供给曲线不会变动,此时市场需求增加,必然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但是到了长期,如果奶茶市场有利可图,就会激励人们在该地开设更多的奶茶店,相反,如果奶茶市场不景气,就会有店铺关门大吉,退出市场。所以在长期中,我们会看到这种景象,如果销售一杯奶茶的收入大于生产的平均总成本,即奶茶销售的利润为正,就会有新的奶茶店进入市场,相反,如果奶茶销售利润为负,就会有奶茶店退出市场。而直到市场中的商品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时,这种企业的进出才会维持稳定。在进出稳定的情况下,市场内的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总成本,回想下前面章节的内容,这时市场内的企业在有效规模上经营。
什么?长期中商品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那不就是表示长期中企业的利润为0?那不就是喝西北风吗?那还经营个什么劲?这里要再次强调一下,经济学中的成本和会计学中的成本有所区别,这里的成本包含了企业的所有机会成本。所以这里所谓的利润为0,是将企业所有的机会成本都计算在内。如果只考虑会计利润,也就是我们常识中的利润,那必然是大于0的。
另外要说明的是,我们探讨了长期中竞争市场的供求平衡,了解到长期中企业自由进出市场,价格可以维持稳定。但在现实中,竞争市场中的商品需求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市场价格并不会一直维持恒定,而是会慢慢提高,导致长期商品价格提高主要是成本制约。一方面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比如大米,如果大米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激励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水稻种植户,带来的结果是水稻耕地需求大大提高,但耕地终究是有限的,过大的需求必然导致耕地费用上升,种植成本提高,最后拉高了整体市场价格。另一方面的成本制约来自供应商的机会成本。还是用大米举例,大米需求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转行种植水稻,这些人转行的机会成本有多大?一开始只是部分种植小麦、玉米的农民改种水稻,慢慢地,城市中的工人、职员、服务员都纷纷回老家种水稻,他们转行的机会成本又有多大?到最后律师、医生、工程师也往水稻田里钻……很显然,每个人生产大米的成本是不一样的,随着大米需求量越来越高,会激励越来越多高机会成本的人进入卖方市场,这些高机会成本卖家的进入也将拉高大米市场的整体成本。
结语
年底工作比较忙,没时间更新文章,所以这一章节断断续续写了很久。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将探讨不同市场的供求规律,本章探讨的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在很多经济学家眼中,这种市场是最完美的市场。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看不见的手是最能够发挥作用的,市场中的资源分配也是最具效率的。然而在现实中,完全竞争市场几乎是不存在的,但即使如此,对竞争市场的分析十分重要,这对我们研究市场中企业的行为有很大的帮助。下后续章节中,我们将探讨其他类型的市场,以及在那些市场中,企业又是如何决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