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期末考试结束有部分学生将面临着文理分科,选文还是选理这是个难题,无论对于孩子还是家长。选文还是选理大概有这样几种常见的情况。
一、一定要选理,因为理科好找工作。
选择理科意味着将来大学选专业的时候可以选择工科、医学或者农学,这些专业毕业意味着有一技之长。学有一技之长,将来跻身中产者行列。这几乎是所有家长对孩子所寄予的期望,而这,也正是众多国家,包括美国这样的世界一流强国普遍推行的普鲁士教育体系所取得的成果之一。
“这种教育(普鲁士教育)方式的出现并非偶然。老师讲知识点进行分割教学,而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可以学会知识点,但要想从本质上掌握知识的内涵,则需要天马行空且无拘无束的思维能力。”(《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
我这一届的学生小航对历史特别感兴趣,读了很多的书,暑假之间和父亲两次骑行旅游,擅长表达和总结,是典型的文科思维。文理分科的时候十分纠结,在咨询了一帮人后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理科,升高二以后面对物理虽然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成绩始终不见很大的进步,压力山大。最终转回了文科,有理科的将近一千名一跃成为文科的150名以内。在理科很努力很努力能走一个二本就烧高香了,但在文科轻轻松松上个211问题不大。
二、一定要选理,因为理科好考大学。
有人选理科是出于学生考大学的需要。诚然,就大学的录取比例来说,肯定是理科多于文科。我查看了三所综合性大学在本省2016年的招生计划,分别是郑州大学在河南招文史类784人,理工类3122人。山东大学在山东招文史类378人,理工类1412人。四川大学在四川招文史类277人,理工类1859人。基本上文史类和理工类的招生人数比在一比四和一比五之间。从数字上看理科的录取的几率是大了些,但报考理科的优秀的学生也比较多,相对来说理科的竞争也要大些。
我的第一届学生小优,是个活波开朗的女孩子,在初中的时期都参加过全市的演讲,综合素质很高。文理分科的时候却选择了文科,我问她为什么不选理科,她说:“物理学不会!”。选文科进了文科实验班,本来是冲击北大的,还报了自主招生,但失利了,最后被北师大录取了。我想她如果报理科最多上个一般的一本院校,并且高中三年将在痛苦中度过。
三、啥都学不会就报文科吧。
报理科,你听都听不懂,报文科记记背背也许还能得几分。这是家长或老师们对班级后几名的学生经常说的话。且不说说这话的人对文科的高考还停留在记记背背的初级层面,不知道现在的高考文科政史地的考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就说,学不会就去文科就是对学生极不负责的表现。
这样说的结果就是一个地区的优势高中里文科班往往聚集着这个学校最乱的学生。这让在文科方面有天赋真具有文科思维的优秀学生却不敢去选择文科,担心在班风极差的班级里自己会跟着堕落。
啥都不会,报文科学不会,报理科也学不会。这类学生不是报文报理的问题,而是思想的问题,不解决思想问题,啥学都考不上。
有一个有关文理分科的笑话: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这样的妙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语文老师在引导孩子们做文学鉴赏时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朦胧的烟光和紫色的山?”
一位理科生站起来,犹豫片刻后答道:“可能是因为太阳照在山上,空气又是胶体,所以产生了丁达尔效应吧……”
老师不置可否。
一文科生起身,气定神闲地回答道:“本段开头说,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点明当时时令;接着,进一步描写这个时间段的景色,以形成立体印象。文章中写,蓄积的雨水消退,潭水清澈,寒气摄人。夕阳西下,云烟凝聚,紫气缭绕,笼罩着远处的山峦。景色描写中运用近实远虚,潭水之清澈与烟云之朦胧形成鲜明对比,景色由近水至远山,由远山及天边云霞,一笔荡开,空间境界高远而辽阔,为后文的论述做好铺垫,流利自然又意蕴丰富……”
身为家长,如果能身临其境,亲眼目睹这一幕,你会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其中的哪一个呢?
每一个生命都是有自己的特点的,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在精子和卵子相碰相容的那一瞬间,而形成基因链的时候,很多很多很多的特点就已经注定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认知结构是不一样的。视、听、触、味、嗅,是我们人体的五种感觉,我们都是通过这五种感觉去学习,去认识所处的环境的。五种感觉在我们的大脑中,各自占据着自己的功能区,通过功能区内的大脑神经元和神经链接的相关活动,来发挥功能作用。在这五个功能区中,每个人每个功能区的活动性和兴奋性是不一样的,差别很大,这就决定了每一个人的认知结构是不一样的。
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同人有不同的天赋,逼迫一个理科思维很好的人去学文科它将会很痛苦,同样让一个没有理科思维的同学去学理科他也会痛不欲生。我们家长老师所做的努力不就是让孩子幸福吗?
问问孩子他喜欢什么?观察孩子,他的天赋在哪里?我想这是选择文理的第一依据。
如果孩子举棋不定,我们可以对孩子进行简单的测评,找出他所擅长的区域,帮助他进行选择。
孩子将来的路是自己走的,帮他认识自己、做出选择,这是我们家长,老师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