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难免会听到一些对人的评价,上级要求往往是对待一个人要有精准的画像,即你写出的评语,即使我不看到本人,不了解本人,只是听说了这个人,写的也要像这个人,德能勤绩廉必不可少一般那是叙事性的必选环节,至于性格,作风,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这些就是特点环节,个人特点的取材来自于不同人的评价,上级,平级,下级,服务对象,沟通联系单位等不同人对你这个人的初步描叙,总体说来对于优点大家还是能达成共识的,总结凝练,去伪存真后,基本上能做提炼到精准的画像,然缺点呢着实不好统一,各方观点不一,甄别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免不了一些偏见和激进的看法和意见。
偏见是对某一个人或团体所持有的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极否定的态度。是人们脱离客观事实而建立起来对人和事物的消极认识与态度。大多数情况下,偏见是仅仅根据某些社会群体的成员身份而对其成员形成的一种态度,并且往往是不正确的否定或怀有敌意的态度。偏见对社会生活的协调和谐往往产生破坏性的结果,因此,社会心理学家对这个问题相当重视。一般情况下,社会心理学家在研究偏见时,往往把重点放在偏见得以产生的原因、偏见造成的后果、偏见的消除措施等方面。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哪吒之魔童降世》,剧中因为哪吒是魔丸降世,所以小小年纪就有着不符合年龄的力量,就这样被太乙真人限制在家中,偶尔也会打破结界,偷跑出去闹得天翻地覆,使得人人都害怕他,是个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其实哪吒再闹腾也不会使人们害怕,只会觉得头痛,觉得他很顽皮,但人们就是觉得害怕,这是为什么呢?仔细地思考后才明白,人们害怕的是他的身份魔丸降世而不是李靖家的孩子身份,害怕他会伤害自己,这是一种偏见。因为哪吒是魔丸降世,所以人们就顺理成章的认为哪吒是会伤害别人伤害这个世界,是一个恶人,就算后来哪吒为了转变大家看法去捉妖去帮助大家也会被看成心虚地表现,一种假仁假义的表现。偏见着实会让人蒙蔽双眼,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在我们的社会中,偏见是普遍存在的,并且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消极后果。但是,偏见并非是不可消除的。只要我们对症下药,便可达到预防和消除偏见的目的。社会心理学家们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各种解决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消除刻板印象。偏见和一般的态度一样,也具有认知、情感、意向三种成分。而偏见的认知成分往往是一种社会刻板印象。一般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常有一定的刻板印象,如白人认为黑人智力低下、不求上进,男人认为女人有依赖性、被动性等。根据研究,由偏见对象表现出与刻板印象相异的行为来,会有助于偏见的消除。例如,如果黑人从事一些社会地位较高的工作,并在其中取得成就的话,就有助于减少人们对黑人持有的偏见。
二、增加平等的、个人间的接触。平等的接触和个人间的接触都是为了深入全面地了解接触双方的独特性。不平等的接触妨碍双方相互间的深入、细致的了解,并且还易产生先入为主的、刻板化的判断,这种判断往往是对地位地下者不利的。同样,非个人间的接触通常也只能导致接触双方之间肤浅的、形式化的认识。只有平等的、个人间的接触,才有利于真实地了解对方独特的能力、性格、爱好、抱负等,避免形成先入为主的判断,从而达到预防和消除偏见的目的。
三、共同命运与合作奖励。社会心理学家谢里夫在暑期夏令营的研究中发现,竞争可以引发两组原来互不相识的群体相互间的敌视和偏见。那么,如何消除这种敌视和偏见呢?在该实验室中,谢里夫把营区的供水系统加以破坏,使两个群体都面临一个共同的命运,解决这个困难只有依靠两个群体全部成员的共同合作才能消除。结果证明,共同的命运与合作性的奖励(奖励的给予视全体人员是否共同合作而定)是消解群体间的敌对情绪和偏见的重要途径。
四、 观察内在。我们眼睛看到不一定是事实,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这个心不能带有偏见,要客观正确的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