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如何写下去,对于想做的事总是充满了恐惧,不想做的事做起来总是充满了情绪。大部分人好像都是这样。我也不例外,这样想来倒是坦然,但是,我不得不去改变,要对惯性踩一个刹车了,因为已经不能忍受这样惯性的生活了。
这样惯性的生活就是:早上起来看到地上孩子们弄的一堆垃圾要清理,心里不悦,但是没有发作,每天重复清理清洁;每次孩子哭闹,汪先生就大喊我的名字,如果没有及时赶到,就会有些歇斯底里地接着更大声喊我的名字,我每次因为他这样的行为感到要情绪崩溃;每次吃到肚子饱撑,吃时愉悦,吃完不舒坦,身体疲惫;每次看到孩子拿手机,总是怀疑他在用做作业的借口玩手机,情绪时常会崩溃;每次想做的事总是无限往后拖延;每次看到信用卡账单,总是想办法东挪西借,自责,做着不喜欢的“借钱”行为……
每次……总是……用这个句式一下子就看到了惯性。造成当下的生活状态,是惯性的力量,还有自己认知的束缚,还有自己的选择,这个惯性我观察到的是自己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还有情绪反应模式。
每次要写简书时,看到有推荐的图文,有兴趣的总会看一两篇,到最后要写的文章一篇也没写,然后自责。这就是我的一个行为模式。今天在打开简书后,看了一篇推文,意识到自己马上要陷入这这个行为模式了,止住,开始写,写什么呢?想要去思考,唉,这又是要回到反复思考最后什么也没写的模式中了,意识真好,及时提醒了我这一点,不管是否粗糙,先写起来再说。
这就是惯性的力量,去观察自己,发现,一点点改变。
这个改变的方法我也是实践了好久,以前会自责,总想着去改变,现在不想着去改变,可以说是在选择,我选择马上写而不是先思考,这样会好很多,要不然啊,那种与过去行为模式产生对抗的情绪会让我不能承受,做事没有力量。
不与过去的行为模式对抗,只是选择一个与过去不同的行为,一个新的行为,这样说会平静很多,不会造成内心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