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柳絮因风起
我没有听雪萌的话,打车从单位出来了。天空真不作美,还没到一半,外面已经飘起大片的雪花。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一般的雪在空中舞,在随风飞。正如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柳絮因风起”比喻尤为贴切。我对于久违的大雪有潜在迷恋和痴迷,或许对于雪的迷恋是北方人的独享吧!对南方人而言,冬季是很难赶上漫天飞雪的。这种雪景给人带来的绝非仅仅是视觉和触觉上的陶醉,更多的是人类心灵上净化,让世俗生活所困扰的人会得到片刻的歇息。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迷醉了行人们梦幻般的心情,我的心灵被纯洁、真实的存在洗涤着、熨帖着。
好不容易叫到一辆出租车,司机对我在这样的日子出行感到有些意外。她说:“妹妹!您这是赶火车吧!估计是有什么急事吧!”我羞涩的笑了,捂着嘴看着司机。她有些不解的说:“您看!您笑什么呀!我说的是真话!您对我的技术不放心吧!”我急忙解释说:“大姐!我怎么会不放心呢!要不能坐你的车!只是……只是我不是着急坐车,而是去做采访!”我的回答给她吓了一跳说:“妹妹!没有说笑吧!这么恶劣的天气出来采访,你可真会选啊!再说你们领导也太黑了吧!这么恶劣的天气,让您出来做采访!”我说道:“这您还是错怪了我们领导啊!这是我自己请命的!”“肯定给你不少钱吧!要不怎么为了工作这么执著呢!”她说。我没有解释,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对职业的执著和精神是其他人是无论如何理解不了的。
听过一个故事:某电视台的记者到西部采访,看见那边的人民生活很艰苦。一个农妇要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要是照顾五个孩子,可是她们生活的有滋有味,让记者赞叹不已。当女记者采访这家主妇,并且和她交流谈话的时候,谈起自己采访时的经历。那位妇女说:“比起我们来你们的生活可真不容易啊!” 把记者逗得哭笑不得。处在不同阶层、不同地位的人对于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一些人眼睛里幸福的事情放在别人的眼睛里可能是很辛苦的差事,反之一些人眼里幸福的事情换作别人或是很不幸了。
下了车,我迎着漫天的飞雪,快速往大学校园走去。很远就看见凡正在风雪之中看着我,向我招手。“紫涵小姐!久违啦!”我也随声附和着说:“您好!凡!非常高兴见到您!”我和凡的见面像是久违的老朋友一样亲切,他的热情让我颇为感动。我们彼此之间寒暄了几句,便走进了学校的咖啡厅。我们对于咖啡厅都情有独钟,或许是因为这是个浪漫和迷离的地方。我们的之间微笑了一下,这是熟悉的老朋友之间的那种潜在默契吧!
我点的三份西点,从内心深处感觉给他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他的温和和体贴使我感觉到一股温情涌上心头。凡看上有些苍白和疲劳,眼睛似乎布满了血丝。我问:“凡!最近感觉您的状态不是很好!是为什么呢?感觉您对于自己的要求的确是太高了,要学会放松一下啊!”凡叹口气说:“不瞒紫涵小姐说!最近的确疲乏得紧啊!我们即将毕业了,毕业论文是很重要的课题!他将影响我们毕业的发展前景!”这个不用他说,我明白读硕士和博士的规矩,毕竟这是人生读书的一个深层次领域,必然对于学生们提出高层次的要求。这也是许多人选择了没有继续读书的原因。
“上一次您讲到你和您的同学的故事,使我心灵上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也给我上了一堂深刻的思想教育课。对农村孩子来说读书真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啊!我感触颇深的说。凡说:今天我想给你讲那两个小伙伴的故事,比起我们他们才是生活中最为不容易的孩子啊!(未完待续)
桔彤,原名李彪 ,辽宁阜新人,现居沈阳,桔彤工作室创始人,策划总监兼新媒体运营总监,辽宁省青少年创作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和平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华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燕京诗刊签约诗人。
1999年考入锦州师范学院(渤海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习,毕业后在辽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工作,任高中语文教师兼教务处干事。2006年考入沈阳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著名文学评论家季红真先生。
作品先后发表于《参花》,《九仙湖文学》,《当代汉诗》,《呼伦贝尔日报》,《生活周刊》,《精短小说》,《辽宁青年》,《青年文学家》,《奔流》等纸媒和所有新媒体以及全国各大门户网站。诗歌《和盘托出》、《爱不释手》、《情书》先后在“南风杯”全国原创诗歌大赛、“骑士杯”全国诗歌大赛、“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中先后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