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都在读三毛,觉得应该留下些什么,不论好与坏都是自己的,想到第一次看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已经是四五年前了。从那以后就始终难以忘记,就像是一见钟情一样,一直想要看她的所有作品,时隔多年才真正地实现。其实我都已经记不清里面很多内容了,但是那种震撼还在,那种喜欢的感觉还在,就像是一种本能一样。
现在看她其他作品,一直觉得应该写下些什么,想要记住她给我感觉,那种念念不忘地感觉。
《雨季不再来》里面的三毛不是我以为的那种天生的洒脱,22岁以前的她和我们曾经一样,一样地焦灼,一样地渴望长大,一样地有着和我们相似的成长的烦恼,甚至比我们普通人的成长更加坎坷。一直以为自己算是比较爱看书的那种了,但是看过里面三毛的爱书,才发现自己只不过是最最一般的了。能做到逃学只为读书,在最艰难的时候,也只需将自己沉浸在书本中。
《撒哈拉的故事》我可能还是不够爱书,抑或是不敢再次打开它,怕自己忘记曾经那种感觉变成另外一种感觉,不再是最初的印象。它在我心中始终是Echo最让我震撼的一本书,它给我感觉更像是一本游记,喜欢它可能是因为写的是她在撒哈拉生活的点点滴滴,其中有生活经验,宗教和习俗。让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撒哈拉。
《稻草人手记》Echo自比为稻草人,写下了她在国外求学的道路,那时候的她在一点点地成长,慢慢地朝着那个最洒脱最勇敢的三毛靠近,可能这就是三十岁前的容貌是父母给的,三十后的面容就是我们自己的见识和内心决定的吧。
《温柔的夜》里面Echo和荷西生活的点点滴滴,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爱情吧!彼此尊重,彼此爱护。里面没有小说里面轰轰烈烈的爱情,都是平时生活的柴米油盐的爱情,那应该是爱情最本真的样子了吧!Echo负责着家里的生活以及自己喜爱的写作,做着平时自己喜欢的事情,荷西有着自己的事业,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用委屈其中的任何一个。
《梦里花落知多少》从翻开第一夜,写到荷西永远地睡下去了,看到这里我真的有点害怕看下去,我已经预料到后面的文字里面该是有多绝望,已经无法用悲伤来形容了。我其实很怕再也看不到那个洒脱地,自由地她了。每次听说这种生离死别,我都是很抗拒的,知道那是一种逃避,逃避那种窒息地感觉。还是没看完,还是不忍心读她的种种心碎,不忍心看她假装坚强,不忍心看她是如何慢慢地走出来的。
我不想叫她三毛,因为这是她在荷西去世后不愿意听到的称呼,我觉得我此时看到的Echo才是她想表现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