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决定个人的认知高度。以我个人为例,父母皆是农民,文凭虽拿到初中毕业证,但是文化程度不及初中。
由于父母姊妹们多,家庭条件穷苦是必然的,因此很多男人都面临娶不到媳妇的状况,越穷越娶不到媳妇、越穷越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是一个祖祖辈辈的恶性循环。我的祖父母们小学毕业甚至没有上过学,造成我父母这辈人的文化水平也很低,甚至出现考上学不让上的状况。
说来我是幸运的,又是自卑的。父母结婚早,22岁生的我,俩人还年轻。从父母口中得知:我几个月时,在寒冷的冬天我一直哭,我母亲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于是她抱着我去找外祖母,外祖母给我做了厚棉裤穿上以后,我才停止了哭泣。可想而之,我的母亲第一次做我母亲,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得照料我?同时由于穷苦连给我做棉裤的钱都没有。我还是比较听话的,听母亲说,我不到一岁就学会了走路,脸上的疤都是小时候磕着的。再稍微大一些,我就成了村上的野姑娘,由于父亲兄弟多,奶奶只顾着照顾叔伯家的孩子,再加上婆媳关系不好,因此就没有人照看我,所以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父母年轻比较贪玩,所以有时候我我连着几天都见不到父母,现在想想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长大的。
为什么说自己是幸运的呢?我学习成绩不好是必然的,因为童年除了玩耍就是玩耍,没有别的任务。现在的幼儿园在我小时候叫做一红斑,一红班在我家房后的小破屋里上的,小学是在我们村的附近上的。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名列前茅,但是父母还是把我送到离家很远得中学,这所中学当时在方圆几里是最好的中学,由于当时交通有限,我坐车去还需要转辆公交车。高中也是在县城最好的高中上的。
自卑原因有二:
一是外因。因为大姑家的儿子学习超级好。清华研究生、北大博士。小时候我姑姑领着他去我家,我家人就把我和他比较,他家生活条件好,再加上他学习成绩优异,我的自卑感愈发强烈。为避免家人不停的说:你看他学习多好,你看看你的学习,为了避免这种比较,我索性就跑出去玩,除了吃饭从不和大家照面。
二是外因。当姑姑家儿子考上好的大学时,我就暗自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在大学期间我很自律,每天早出晚归周六日很少休息,努力还是有收获的,毕业后我考上了郑州和老家的教师,最后选择了郑州。考上教师时,父母说啥都不用想了,现在有工作了可以玩了。在他们的认知里,没有告诉我即使有工作也要好好努力工作,所以不争气的我有了工作后,享受了将近四年的颓废生活。现在想想十分懊恼,当初为什么不知道努力工作呢?后悔是无用的,于是我拿出了上大学的学习精神,把所有精力完全投入到了工作中,这一干就是五年。一路走来,没有人给我指点,没有人教导我,都是自己摸摸索索走走停停…
感恩的是参加工作遇到了一位开明的好领导,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在领导的指引下工作稍有气色。随着自己年龄的成熟,自己意识到:人活在世上要不断努力、要不断进步,要想改变命运唯独不停学习。小时候大人问:你长大后干什么。好像所有小孩儿都会说:我要报效祖国。当你长大时,你会认为,提升自己努力改变自己,为下一代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才是最主要的是。 至少我们的后代生活中遇到困难,我们能够给他指点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