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Z先生一起看了部电影,我本来不抱什么期待的,只是想完成心理培训课程的作业。意外的是,就连敏感度较低的Z先生看完都觉得感动,它是一部极具力量和启发的电影,强烈推荐给想补充心灵能量的朋友!
这部电影叫《自闭历程》,豆瓣评分8.9,是根据美国畜牧学家坦普·葛兰汀(Temple)的真实人生经历改编。Temple在4岁时还不会说话,喜欢在地上旋转,也不和其他小孩一起玩耍,这是自闭症中典型的语言发育障碍和行为刻板现象。Temple被医生下了“永不治愈”的判决,但是多年后她不仅获得了学士学位,还发明了开创性的畜牧业机器。
被嘲讽和欺负
对自闭症不了解的人其实很容易被自闭症患者“惊悚”到。
比如影片中Temple喜欢盯着水流、吊灯看,根本不听别人讲的话;她眼神飘忽闪躲、抗拒身体接触,连母亲都无法拥抱她;她也无法理解人的情绪、眼神;当进入新的环境或者环境很嘈杂时几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会有打人的暴力行为。
但是,她也有“过人之处”,比如她对物体的角度很感兴趣,通过图像来进行记忆、过目不忘。
这些症状符合DSM-5中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异于常人的表现导致Temple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许多阻力,常被同学欺负。
母亲总是不愿放弃孩子的
自闭症的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围产期因素和心理因素。
剧中Temple的母亲是哈佛毕业,丈夫也是精英人士,其他孩子都没有自闭症,说明Temple患上自闭症的病因不是遗传,更可能是生物因素,例如产伤、宫内窒息等等。
然而,那个年代医学界对自闭症的认知有限,医生告诉Temple的母亲,是父母的教养不当、表现冷漠才导致孩子自闭,这给了母亲很大的心理压力。她其实已经做得很好的,给与Temple充分的耐心和教育支持,但是因为医生说的话,十几年来内心都十分痛苦,一直觉得是自己不够好,孩子才会生病。
看到这里,真的很心疼和敬佩Temple的母亲,她虽然自责,却没有听信医生所说的“不可治愈”,而是和内心的痛苦做抗争,坚持教育Temple,让Temple拥有了在社会立足的能力。
自闭症能治愈吗?
影片结尾,Temple说自己始终没有治愈自闭症,但是她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了照顾自己的能力,能够学会礼仪,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她对自己是自信的,知道自己和别人“不同”而非“不如”,她有异于常人的特长并使用特长去工作。
在我看来,这是一次教科书式的“治疗”,是由父母、老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和Temple本人共同创造的奇迹!
Temple的老师和母亲全然地接纳Temple的“不同”,对她进行了持之以恒的教育。母亲在她幼时坚持不懈的教她说话,大部分自闭症儿童如果在6岁时没有学会说话,后期的智力发育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受阻。虽然那个时候专家对自闭症的了解很有限,但正是母亲的教育让Temple没有错过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母亲还教导她社交礼仪,训练她与人交往的能力,始终相信她能自立。
前NASA老师则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伯乐,识别出她身上的特质,引导她在科学中获得成就感,不吝于夸赞她,并且还让其他老师和同学认识到她的过人之处,去理解她异于常人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帮助她“去污名化”,得到更多的社会性支持。
我认为寄宿学校对Temple的行为治疗也是有一定成效的,在她被同学嘲笑后殴打同学的事件中,没有像之前的学校一样直接开除她,而是先倾听了她的控诉,承认那个同学是有错的,同时也教导她处理方式有问题,要得到相应的惩罚。虽然Temple被惩罚了很生气,但她后来确实没有再表现出暴力行为了。
比起普通人而言,新环境给Temple带来的挑战要难上百倍。不喜欢和人接触--避免社交--缺乏社交技巧--不喜欢和人接触,这就是影响自闭症患者社交功能的恶性循环。影片中Temple的老师将新环境比作一扇门,教导她要勇敢的推开那扇门。Temple离开学校后,勇敢地推开了一扇又一扇的门,这是普通人甚至都不具备的勇气。
在其他人眼里,她创造了自闭症的医学奇迹。而对她自己来说,这是一次次具象化的挑战,她在每一次的正面应对中获得了力量!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被Temple和她的家人感动的同时,我也看到社会对于“自闭症”的包容度之低。Temple童年时期遇到的大部分人都不理解甚至嘲讽欺负她,只有少数人向她展现了理解和帮助,例如老师、盲人室友、农场主的妻子。希望能在社会层面对自闭症多一些科普,人们能多一些善意,给自闭症患者更具支持性的环境。
看完整个影片,对于Temple的经历,除了心疼,更多的是敬佩和启迪,敬佩于剧中人物的坚持,感动于人的力量:即使是先天条件受限,也能超越自我、创造奇迹。
心理咨询师在从业过程中,也会遇到专业知识受限的时候,但可以肯定的是,“无条件接纳”来访、和来访建立“同盟关系”是最重要的,因为力量就在来访自己的心灵之中。
“分享和喜欢是最好的赞赏”。感谢你的阅读,我们下篇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