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爸爸坐车要去北京。“去北京”是我从小听到大的,时至今日,爸爸在北京已经工作了30多年了。
别人在北京,可能是朝九晚五,光鲜亮丽;而他在北京,就只是早起上货,走街串巷,不停叫卖。爸爸的30多年的北京生活,有希望更有心酸。
小的时候,送别爸爸更多的是欣喜,因为爸爸走了,我跟弟弟就少了很多管束,妈妈会比较娇惯我们。
可长大了,送别爸爸更多的是担心,毕竟他年岁大了,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今天送别爸爸,一上午家里都被不舍的气氛笼罩。其实我知道,爸爸不舍得去,可是没办法;我们也舍不得爸爸,可是没办法。
不知道是不是离别的氛围,从收拾东西到送走爸爸,我竟三次被感动。
1.最真的爱都藏在唠叨里
上午9点左右,妈妈帮爸爸收拾东西——换洗衣服,日常用药,牛奶面包,各种证件,血压仪,车钥匙……足足帮爸爸装了一书包,边装嘴里边唠叨:“我尽量想全点,该带的都带上,省得用的时候找不到。”
而爸爸见状,说到:“我那里什么都有,你把牛奶放下,你在家里喝吧!平时要按时吃药,吃方面别节俭,我把零钱给你放好了。”
在客厅哄女儿的我,听到爸妈的对话,心里一暖。以前我从未想过,临行前的声声嘱咐,其实就是爱吧。
对于他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说“爱”还是过于矫情,倒不如把自己的爱意与关心,落实到生活琐碎,柴米油盐。
2.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中,有句很有名的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孩子,就要为孩子做长远打算。
中午吃饭的时候,爸爸提起了弟弟的工作问题,不禁叹了一口气。弟弟学医,今年大学毕业,需要规培三年,然后在基层服务三年。
弟弟毕业,马上面临工作、结婚的问题。前不久,爸爸给弟弟买了房,交了首付。但是如果还贷款的话,弟弟每月要还3000多,可是考虑到弟弟的工作状况,可能近几年都不会有较好的收入。
每次提起这事,爸爸总是长吁短叹,一方面为弟弟的以后打算,一方面为自己年纪大了,帮不上更大忙而感叹。
自从我当了妈之后,我才能更好地理解父母,父母为子女真是有操不完的心,总想为子女做长远打算,总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
3.言传不如身教
上午爸爸陪着女儿玩,他们忽然发现地上有很多头发,才发觉今天没有扫地。
爸爸拿来笤帚准备扫地,我知道他有腰间盘突出,不宜长时间弯腰,就夺过爸爸手里的笤帚。女儿见了,也一把夺过了我手里的笤帚,说到:“姥爷,妈妈,你们都歇着吧,我来扫。”
我和爸爸相视一笑,心里觉得欣慰。虽然这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但却让我坚信了自己的教育方式——言传不如身教。
送别爸爸的时候,女儿一直嚷嚷着:“我也要跟姥爷去北京,姥爷抱着!”爸爸拗不过,一直抱着女儿到车站,我跟在后面,觉得这样的画面很美好。
爸爸临上车的时候,我拉着女儿等在一旁,说道:“爸爸,路上注意安全,到了给我发消息。”女儿也学着我的样子说道:“姥爷,再见!路上注意安全哦!我会想你的,给我和妈妈打电话哦!”
爸爸听到女儿的柔声细语,笑开了花,嘴上一直说:“好哒,好哒,回去吧,辰辰在家要听妈妈的话哦!”
虽然我们一直不忍离别,但看到女儿的举动,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暖暖的。
曾经爸爸妈妈身上宝贵的品质,如今经过我传递到了女儿身上,任谁看了,都会欣慰的。
虽然又一次送别爸爸,但这次我要把不舍释怀,抱着对爸爸最好的祝福,抱着对妈妈最深的感激,抱着对女儿最高的期许,把所有离别的不舍,都化作明天美好生活最大的动力。
愿:现世安稳,亲人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