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青乔,字子木,江苏吴县人,一生只当过幕僚,晚清杰出爱国诗人。鸦片战争时,他激于爱国热情,自愿投军,一八四一年底随奕经军队到浙江,曾被派遣到沦陷的宁波刺探敌情,上过火线,后来又任文书工作。根据这一段经历,他写了不少纪事诗,歌颂卫国战争中牺牲的英雄,揭露封建官僚的腐败。严迪昌《清词史》称其为鸦片战争时期的"诗史型诗人"。
军中杂诔诗(选一)
唱彻临江节士歌,歌声流愤满关河。
如何为国捐躯者,只是聋丞醉尉多?
【注】诔:本来是哀祭文体的一种,用来叙述和表彰死者生前行事,以致哀悼,这里是以诗代诔。原诗一组共十八首,这里选一首,是写浙江定海典史全福、镇海县丞李向阳、上海典史杨氏恩为国殉难的事(县丞、典史都是知县的属官)。一八四〇年七月,英国侵略军攻陷浙江定海,典史全福喝了酒坐在县衙内,对着冲进门的侵略军拍桌痛骂,被乱刀砍死。
一八四一年十月镇海沦陷,当时上官怜惜李向阳年老,事前派遣他到别县去,但他拒绝了,认为守吏理应与城共存亡,城陷后他作绝命诗二首,在县衙自缢。一八四二年六月上海失陷,杨庆恩悲愤投黄浦江而死。 唱彻:唱尽。临江节士歌:节士,即节烈之士。乐府古题有《临江王节士歌》,多写节士慷慨激昂的感情。这里是歌颂全福等人的节烈行为。
关河:关山河流,泛指祖国的边疆和土地。尉:这里是县尉,县令的属官。聋丞醉尉:汉代黄霸为颖川太守,有个姓许的县丞老而且聋,有人主张撤换他,黄霸说许县丞是个廉直的官吏,耳聋没有什么关系。又,汉代名将李广罢官隐居时,曾因违禁夜行,遭到霸陵县尉的呵斥,有人告诉他对方是李广,他因喝醉了酒,仍不予理会,因而得罪了李广。这里以醉尉借指全福、杨庆恩,聋丞借指李向阳。同时也是泛指一般下级官吏。
这首诗歌颂了鸦片战争中殉难的下级官吏,并从侧面对上层官僚的贪生怕死和投降卖国进行了愤怒的谴责。
咄咄吟(其一)
瘾到材官定若僧,当前一任泰山崩。
铅丸如雨烟如墨,尸卧穹庐吸一灯。
【注】咄咄:表示惊异和不可理解。晋代殷浩北伐失败被撤职后终日向空中画“咄咄怪事”四字。这里形容诗中所写的,都是令人惊讶的怪事。材官:武官,指张应云。定若僧:像和尚入定一样。和尚默坐,心定于一处,片念不起,叫入定。 这句说眼前即使泰山崩塌,也不会使他动一动。 铅丸:枪弹。
尸卧:像尸体一样地躺着。穹庐:本是北方游牧民族的篷帐,这里指军帐。灯:鸦片灯,吸食鸦片,需用烟枪凑近烟灯吮吸。这两句说敌人杀来,枪弹如雨,一片混乱,而他却在军帐内象僵尸一样躺着,凑着烟灯,猛吸鸦片。
《咄咄吟》是作者于鸦片战争后期在浙江军幕中根据亲见亲闻的事实写成的一组纪事讽刺诗,旨在揭露清军的黑暗内幕。原诗共一百二十首,这里选二首。这首是写奕经部下担任前营总理的张应云。一八四二年三月,清军收复宁波、镇海失败,全军溃退,他本来驻在慈溪骆驼桥作为后应,这时却因烟瘾发作,不能议事,等到吸足鸦片,敌军已经接近,他才慌忙乘轿逃走。
咄咄吟(其二)
听尽城头觱篥声,居然犄角有奇兵。
万松围住楼台影,飚出旌旗耀日明。
【注】觱篥:一种簧管乐器,古代多为军用。 犄角:驻军或作战时分出一部分兵力配置于主力附近,以互相救援或牵制敌人。这里犄角奇兵是反话,奕经大营移驻绍兴后,派特依顺领八百人驻杭州,其实毫无用处。这句形容特依顺驻地环境的舒适,他驻扎的万松岭,在杭州西南。飚:扬。
这首是讽刺驻扎杭州的参赞大臣特依顺。他治军特别讲究旗旌军仗的鲜明整齐,但当一艘英国轮船闯进钱塘江侦察时,他却不敢出战,后来听说敌船已退走,他才慢慢整队,到得江边,敌人早已不见踪影。有人在他营门口题了二十字:“贼到兵先走,兵来贼已空。可怜兵与贼,何日得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