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去无锡给朋友的马拉松加油后,一直对于跑步这事耿耿于怀。
刚好有朋友推荐我阅读村上春树的这本书,她说:此书里面的村上一个自控力极强的人,和小说里那种随性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但是我觉得这个才是他真实的样子。
索便决定阅读一番,我实在无法想象这个思维天马行空的小说家,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子的。
这本书是由一篇篇小日记组成,语言平实,读起来很顺畅,像是一个朋友在你身边耳语他的生活。
村上正式跑步是从三十三岁开始,大学毕业后忙于开店,直到有一天在观看球赛的时候,仿佛灵光一现的决定开始写小说。
之后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他的第一篇小说就获奖了,从此就走向了专业写作之路。
全职写作以前,他经营的店已经有很好的收入,很多人劝他就算想专职写作,也可以把店子交给别人来管理,这样还有一份稳定的收入。那个时候的村上还不能靠写小说生活。
他拒绝了:从世俗的角度来看,那样的选择无可厚非,可是将店铺随意交托给某人,自己躲到别处写小说,这种讨巧的事情他做不来。他还说:无论做什么事,一旦去做,非得全力以赴不可。
正式跑步跟决心做一个职业小说家不远,为了改变生活方式,村上搬了家,毫不犹豫的加入了跑步大军,理由很简单:不需要伙伴,不需要特别的装备,不需要特别的场所。
就这样把跑步当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第一次马拉松是在发源地雅典,一个人顶着酷热跑完全程。这是一个活动,有杂志采访跟随的。据说一同来的工作人员看到村上准备真正跑完全程有些错愕。他说这样的企划,一般不会跑完全程,随便拍几张照片,中间的是可以省略的。
村上直接说这样的事儿他搞不懂,却真的不断发生。
随着跑马拉松的次数增长,每次跑完之后的感觉并没有很大长进,赛前“这次再努力一点就能进步一点”,事实一次次的让他失望,总会在30公里后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使得成绩一直裹足不前。更要命的是,随着年龄增长,成绩还在日益下降。村上戏叙:要想接受这个变态的事实太难了。
村上基本上是每年一次马拉松,书中详细介绍了几次跑马经历。
第一次就是上文提到的雅典首次尝试。跑完后并不觉得兴奋,满脑子都是:终于不用再跑了的轻松感。
另一次是百公里的超级马拉松挑战,从步履轻盈妙曼的日出,到日落十分的沉静。一路上的艰辛自不必说。五十五公里处腿脚开始不听唤。一直到75公里,他拖着两条腿,以快走的速度坚持着。一直靠着“我不是人,是一架纯碎的机器”这样的意念支撑下来。
跑到75公里处,感觉什么东西出窍了,之后,跑步变得不再有任何困难,身体仿佛变成了铜墙铁壁。此时内心经受如同冥想时的感觉,跑完已经不再有难度,只想好好快点结束。
此后还有纽约马拉松之行的介绍。可能是厌倦了跑步,也有可能是其他的难以表述的远游,村上对跑步的热情有些消退,他的心思转换到了“铁人三项”上去。
游泳,自行车都开始出现在日常的生活中。马拉松比赛他守住了:完成比赛的底线。然而在“铁人三项”比赛中,第一次就出现了弃赛的局面。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专业的训练,最终也顺利的完成了铁人三项的比赛。
读完这本书只需要几个小时,要做到就需要极强的自律不可。无论写作还是跑步,村上表现出来的都是超乎常人的自制力。“每天坐在桌前半天,哪怕毫无灵感,也要坚持”“肌肉必须不断的给予刺激,一旦停止就会反弹,因此不可中断”。
优秀的人各方面都优秀是因为有极强的人格基础。习惯了怪咖村上,看这本书确实有了一番新的认识。没有谁的成功来的那样轻松,哪怕是拥有卓越的天资。
看着名人的生活轨迹,很是惭愧,唯有努力像他好好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