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居然在天津的贵州菜餐厅吃到一道久违的菜:干红辣椒炒酸菜,惊喜万分。
这酸菜不是“桂花,上酸菜”的东北酸菜,也不是四川泡菜里的酸菜,竟然是我们湖南的黄菜。贵州与湖南怀化接壤,很多菜式接近,味道也惊人相似。
黄菜在湘中和湘西一带盛行。我在湘中长大,后又嫁了湘西老公,自然深谙此味。
小时候盼着过年,日日大餐。可是吃到初五初六,便望肉生畏。这时候外婆就会说:“菜市场应该有卖菜的了,我们去买黄菜吧。”
平日热闹的菜市场,只有零星的小贩挑着担子做着生意,但一定有卖大家喜爱的菜,比如黄菜,它就躺在水桶里,色泽可人,捞出来水淋淋的。
回家挤干水,切细了,用猪油炒。如果想口味重一点,就加干红辣椒炝炒。这顿饭最简单,就是一道黄菜,却是大家最满意的。清淡爽口,亦有酸甜,菜叶绵软,菜头清脆,可以就着这吃两碗白米饭。这也许是我们小时候对由奢入俭或者说返璞归真理解到的最大快乐。
黄菜还有一种做法,将水份炒干少许,加米汤煮开,出锅时淋猪油即可,湖南人叫青菜钵。
毛主席也爱吃黄菜,曾见过一份他的生日菜单:“武昌鱼、面条鸭、红烧肉、炒黄菜、熘豆角”,可见,这黄菜的味道确实了得。
黄菜其实是芥菜,有的地方也用青菜制作,但要菜帮比较多的青菜。
芥菜或青菜用开水烫一下,在水里泡一天成黄色即可。黄菜的保存也很简单,只要经常换水,可保多日不坏。这其实也是以前人们保存蔬菜的方法。而且,芥菜水泡过后,去除苦涩,反而有一种别样的味道,就像青涩过后的轻熟,韵味无穷。
在涟源一带这是平常百姓家常吃的菜,价廉物美。
无独有偶,在株洲醴陵也盛行此菜。据说还有一些典故,康乾年间,渌江水运发达,在水上靠船讨生活的人家很多。浏阳的烟花、萍乡的煤炭、茶陵的生猪谷米、醴陵本地的瓷器夏布等,都要靠四百里渌江中的船只运出去。醴陵某船工出船时,无意中往芥菜桶里倒了一桶开水,没料一天后成美食,从此成了当地保存蔬菜的最佳方式,行船上多了一只专门用来盛黄菜的木桶,便“云帆直挂济沧海,日夜江声下洞庭”了,甚至后来黄菜还成为山珍远销武汉等地。
据《醴陵县志》记载,民国时期湖南省政府主席何健,每年冬春两季,都要派车回乡采购,请老厨精心制作成称之为醴陵名菜的“八宝黄菜”,并每以此菜大宴宾朋。这也算是黄菜受众之广之佐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