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底的来历
河底村位于太行山刘备山北麓,因村落主体纵贯于河沟谷底因而得名—河底。
【河底村志】记载北宋元宝年间,河底既有居民。明朝中期,设村治。历史久远,已有千年。河底地处平定、盂县交界处,古时候就有驿道穿村而过。驿道(传递政府文书的道路)解放前河底属于平定州,新中国成立后归阳泉市管辖。
河底三大景观
河底第一宝—青龙化石
河底村东古道,为村东境界,青石砌铺和古河道九龙口想接,经大东岭,直达盂县境界上-下章召。(解放前上下章召属于盂县管辖,解放后归阳泉市)这条路的顶端原有龙,马,骆驼,鹤,龟…各种动物的化石,古槐左右各一株,树干粗大 ,枝叶十分茂盛,随着时间的变化,古槐长的酷似圆拱飞跨之阁桥。此风景位置在河底村东偏北,所以就有古人采石刻碑立在道边,命名[青龙山]。青龙山上的青龙和各种动物化石毁于解放后打碎用于围土地边墙。
河底第二宝—无根松
河底的明灵王祠俗称(皮场庙)位于村东,茶庵,青石丘,官山,攀云桥,和文昌庙…组成庙宇群,而无根松位于茶庵西侧,青石丘顶端。树有二丈多高,粗一围,石头包着树干,根在石缝中生长,是一自然形成的景观,在一九五五年建硫磺场被毁.。
照片提供者—光景书
河底第三宝—铁旗杆
老一辈的河底人都知道,老爷庙的铁旗杆是河底曾经的骄傲。据【河底村志】上写到,巍然竖立在老爷庙前的那对铁旗杆,在咸丰四年1854年官办的鼓铸铁钱,都出自于河底村村民精工细作。
老爷庙前原是一对木质旗杆,1857年易木为铁.。旗杆高十多米,直径粗30厘米。底座是由四块一丈多高的青石围砌的基础上,石头四周拿铁箍箍上。旗杆外面铸有对联一副。对联为【大义并山河拱秀,丹心与日月争辉】再往上看是一对相向的龙头,龙头和龙爪向外延伸,活龙活现。再向上是大小不一的铁斗,顶端呈塔形。塔与斗四角系有风铃,风吹铃响,声传四方。而这对铁旗杆最奇怪的是,在这里历经百年风雨,却不曾生锈。每到下雨时,旗杆上的字迹反而更加清晰。据村里的老人讲,铁旗杆是在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时被捣毁。在那个大炼钢铁的年代为了多炼铁,各村乃至各家都把家中的碎铁交给村里,支持这次大炼钢铁。而最后实际证明这次运动人力物力,财力造成极大的浪费。
文字来自百度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老爷庙的铁旗杆自然也逃不过为“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运动。当河底村民在毁掉旗杆那一刻,所有的人都后悔了。外表由生铁铸成,内有炉渣贯心。时至今日,当年看到过铁旗杆的老人,再提起铁旗杆的模样时,脸上带着微笑,眼里自带光芒。从他们的言语神态中,穿过时空的记忆,风过铃声响是一件多美妙的意境。
老爷庙的铁旗杆是河底卓笔之峰,也是河底村人民的智慧的体现。
简书好多资料出自【河底村志】
本文照片均为光景书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