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传散文
一、《尚书》
1.《尚书》又称《书》《书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为商周时期的史料汇编,记录了距今约四千年到二千六百年间虞、夏、商、周时期。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意思是“上古之书”。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相传于孔子整理,选编成一百篇,后经秦代焚书,损失很大。
补充名句:1.满招损,谦受益。
2.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3.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4.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2.《春秋》鲁国编年史,孔子修订,以类似于今天新闻标题的形式,简括记录鲁国及周王朝和其他诸侯国的历史事件。中国现存最早的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是古代中国儒家的经典。秋》是古代中国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由于《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因而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详细记录的“传”,较为有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1)《左传》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单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涉及社会领域小。一改春秋流水账式记史方法,内容丰富,有系统,有组织的编撰史书。
(2)《公羊传》专门解释《春秋》,其起讫年代与春秋一致,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述《春秋》中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
(3)《谷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注解《春秋》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4)《左传》中国第一部记事详尽 ,议论精辟编年史,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叙事散文的成熟 。
《左传》是一本成书于战国初期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春秋》而做。它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春秋各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活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作者直书无隐,褒贬分明,本书因其记事记言,追载附载,夹叙夹议而体例完备。
《春秋》的记事特点:
①记事极为简略,不带什么文学色彩,语言简练明白,遣词造句较为讲究
②记事倾向鲜明,通过用语和行文给予褒贬爱憎,裁定是非曲直;
③一字寓褒贬,措辞谨严,微言大义。
(5)“春秋笔法”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和技巧。又称“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是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中,不直接表明作家的态度,并且在作品中灌注强烈的感情色彩。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拒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一面。
(6)《左传》的叙事特点:
第一,注重完整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且还常有道德化的特点。最突出成就在描写战争,对战争的描写很注重“礼”,看战争双方是否有礼。如《城濮之战》中子玉不肯献出美丽的饰冠给神而战败,又如《殽之战》中借柩有声如牛而发动战争。
第二,事件叙事具有戏剧性。如《曹刿论战》中关于曹刿进言和战争的描述,颇具有戏剧化色彩。
第三,分散式的人物描写,人物个性鲜明。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各个年代,很少对某一人物集中描写,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迹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第四,主要以人物行动、对话表现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言行,人物性格得以展现,形象得以完成。
第五,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
(7)《左传》长于叙事,善于细节描写,善于描写战争,文辞精炼,文笔委婉曲折。主要作品有《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的叙事特色
(1)不只对历史事件做客观的(罗列),还表达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提供历史(借鉴)。
(2)创立了(叙事)新形式,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以“君子曰”“君子是以知”等语言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伦理评价。
(3)对(战争)的描写是《左传》最突出的成就,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善于利用人物的(对话、行动)来表现人物形象。
(8)出自《左传》成语:尔虞我诈 退避三舍
言归于好 狼子野心 魑魅魍魉 外强中干 鞭长莫及 厉兵秣马 城下之盟 表里山河
余勇可贾 东道主 一鼓作气
3.《国语》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以记言为主。成书于战国初年,左丘明所撰。记录了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余年的史事。《邵公谏厉王耳语》。成语:引以为诚,积重难返,重口铄金。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4.《战国策》又称《国策》。西汉刘向编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谋臣策士说服诸侯或进笔谋辩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崛起。突出表现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狐假虎威”“南辕北辙”“门庭若市”“狡兔三窟”等。
名篇有《荆轲刺秦王》《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①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生动形象地塑造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更是栩栩如生,光彩照人。②“文辞之胜”,在语言艺术上的空前成功,是其文学成就的重要方面
a.《战国策》主要为议论纵横的游说之辞,其风格“辩丽横肆”,铺张扬厉,其实纵横。b.巧妙运用寓言、对铺、排比,增强辩辞的说服力。
c.叙事语言往往长于铺张渲染。
课内选文:《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