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焦虑风暴》摘录

* 笔者在诸多咨询疏导的工作中,已然发现七成以上的来访者皆是素质偏高、道德感偏高的一群人。这些伙伴的精神状态多半是由于早年失落的教育创伤与初期焦虑印痕在青春期或进入社会工作后不久而呈现间歇性或持续性的无明焦虑,其社会功能也受到极大的影响,且才华上也被蒙蔽。

* 其实,焦虑的本质是恐惧与不安,是一种失落的情绪和最原始的自我价值体系与客观世界不断发生碰撞后因持续受挫而形成的否定性的自我压抑。

* 失误的发展观,不敢犯错,不适应变动;

* 完美主义,对一些现象总是看不惯;

* 不合理的目标,动不动就想立刻成功;

* 与他人比较而产生不平衡与嗔恨之心;

* 患得患失之苦,求而不得之苦,预期恐惧之苦……

* 此书重点要谈的不是那些因为欲求太高或求而不得所产生的正常焦虑情绪,而是那些在瞬间可以让心灵坠入惊惧或苦难的沼泽地的各式灾难性联想。它们是极端焦虑情绪的浓缩标本,也是人类烦恼中最强烈的一种;它们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莫名冲动,其本质是一种强烈的不安感,且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它们就是心魔的主宰,若不能找到应对它的科学策略与安心哲学,这些苦痛的心灵就很难看见希望,只能不断地内耗。

* 不可否认,焦虑给人的感受是苦的,而苦又是人生的本质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生的旅程就是消极沉沦的道途,我们恰恰可以通过苦来完善自己的人格与心性。无数过来人的经验证实,离苦得乐的滋味或许更能让人体悟到持久的幸福感,就像一个人饥饿时,见到食物便会觉得幸福。有了苦的反衬,或许可以让人更加珍视。

*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蛹动式发展和螺旋式升降的,这一条实在是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宇宙间没有一种事物是直来直往的,都是沿着蛹动曲线发展的。也没有一种事物是直上直下的,都是沿着螺旋曲线运行的。而且这条定律最关键的是启发世人一切事物有升必有降,不可能只升不降,也不可能只降不升。所以,顽固的卡点一定有机会可以流动起来,低谷前面必是高峰,逆境之终必是顺境。

* 一旦掌握了谛听烦恼的正见与科学的辅助策略,而后清醒明理地突破一些深层的无意识阻抗力量,再适当地磨掉一些不良习性,那么严重的冲突一定有机会被调和,极端的两点也一定有机会相连接。一颗具有正见的苦痛心灵,只需忍耐和等待,前面必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在深山里面住着一位老人,他能预测未来,几个调皮的年轻人就想戏弄一下这位老人。他们抓着一只小鸟去问老人:“你不是能预测未来吗?请问我手上的这只鸟是死的,还是活的?”老人回答:“如果我说这只鸟是死的,你手一松,这只鸟就会飞掉;如果我说这只鸟是活的,你就会将它掐死。因此这只鸟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你的手上,而非他人的嘴巴里呀。”我们从这个故事中,是否也已经看到了一些真相呢?我认为所有的心灵自助者也都需要突破一些世间法(喻指社会所有的限制性观点)的阻滞,坚信命由己造,直面承担,抛弃宿命论等假说,以自然法则为目的地,以正能量和正念为拐杖,不断扭转自己的颓势。

* 不过几个月下来,这位情商不算低的先生也隐隐约约地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压抑,而这位敏感的女士对其先生的内心感受也一定是有所觉察的,这反而加重了她的自责心理,只是她的确被一种莫名的“漂浮性焦虑”奴役得已经近乎恍惚,但为了在这座大城市生存,她还是硬着头皮去上班。这种表面上的坚强是因为她在潜意识中对自我一贯的高要求,即便内心充满了焦虑的苦楚,也不愿意将其表现出来,她认为这是一种软弱的表现。在浑浑噩噩的对烦恼的抗拒与挣扎中,她尝试了不少正统疗法,但因急于求成,都只有三分钟热度,静不下心来完成心理辅导师布置的一些家庭作业。后来她自己也发明了一些自救性的暗示口诀,一开始有点用处,时间久了,自感不得要领,更是迷惘。

* 因机缘巧合,我与之建立了咨询关系。在前两次的对话交流中我很慎重地告诉她:心理指导师无法代替你去穿越那些烦恼,更无法协助你消除任何东西,只能以手指月,提供更多的正见启蒙,最终要靠你自己一步一步地先从相对简单的地方切入,而后耐心、精进地在身心紧绷感得到一定舒解时,再逐步配合心理指导师的一些提示和引导而不断加深对烦恼的认识与领悟。同时,心理指导师在此过程中也会适当加入一些调和焦虑的方法。所以,在整个心理疏导过程中,心理指导师的作用如同“助产士”,仅仅能给予辅助性协助,并且也无法对治疗结果做出任何包治根本的草率承诺。

* 当事人对我所讲的心态上的一些观点十分认可,她已经意识到面对一些无明的条件反射式的“卡点”,需要保持一个相对弹性的心态。而后,我把重点都放在诱导其深刻领悟焦虑背后的隐意究竟是什么,以及焦虑背后的“幼稚型幼年情感”究竟是如何在影响着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启蒙与正能量关怀,该女士的“漂浮性焦虑症”的症状得到了十分明显的改善。

* 可是我们必须针对“光”来下手,却无法对“黑暗”做什么,因为“黑暗”实际上并不存在,它只是“光”的不及之处,所以只需要将“光”打开,“黑暗”就不存在了。

* 总之,在我看来,正确的心态犹如一道智慧的白光,射入幽暗的心堂。犹如《孙子兵法·始计篇》中所启发的一些重要的:准备事宜乃兵家成败的关键。同样,在心理疏导的初阶,任何一颗苦痛心灵最好都能深刻了解到:许多积重难返的心灵修复,其过程没有捷径,唯有相对螺旋之曲径,但在曲径中只要拥有一定的正见基础,便会带来快速的精进。因此,我认为在最初的疏导阶段传递如下七条观念是十分重要的,而这些心态上的认识便是上文中那位女士最终相对顺利地达成咨询目标的关键。

* 哲人说第一步即最后一步。在心理疏导中,往往也是如此,方法总比问题多,而心态却比方法更加重要。若没有正确的心态,再好的方法也会被心魔的阻抗机制与我们的烦躁习性挡在门外。因此读者不妨多阅读几次以下七条初始建议,让它们渗透到我们的潜意识,才会对改变我们的固有思维模式产生“剥阴取阳”之效。系,或许现在这份价值体系需要做一些调整。从禅学或儒家心学角度而言,许多焦虑情绪的最初是我们不恰当的执着心或分别心延伸出来的“幻相”,它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我执”的反应。这些反应最初来自于我们的“小我”没有能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又害怕失去已经得到的,以及对于拥有的永远无法感到满足的习惯。长此以往,个体潜意识里充斥着越来越多的负荷,以及面对失去时的恐惧,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思维根部的沉重压力。

* 如果想改变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烦恼习性,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 面对一些积重难返的烦恼习气,自我修复的确没有捷径,唯有相对之曲径,但在曲径中只要拥有一定的正见基础,又会带来快速的精进。长、蜕变的时间虽因人而异,但的确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自我积极的调心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满足与感恩任何微小的进步。“宇宙律动螺旋定律”(该定律在此书的其他章节有重点阐释)告诉我们,心灵的成长注定是弯弯曲曲向上发展的,因此当我们在前进时颠簸了也该高兴,偶尔的挣扎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 我们需要以退为进,以精勤为师,以耐心为师,一定要明白“心灵疗伤”是一个再教育、再成长的过程。同时,美丽的蜕变只会发生在那些不急于寻求结果的人身上,只发生在享受过程的人身上。心灵蜕变没有时间表,它或许总是在我们没有期待它出现的时候出现。唯有如此,才有机会去深入破解这本“心灵难经”(喻指心路历程与症状)背后的本质与智慧妙用。

* 明白事物发展的规律,对自己的要求放低,不要总是比较

* 不要对事情有过高的期望,对自己提过高的要求

* 有时候不是人类在疗愈“心理疾病”,而是“心理疾病”在疗愈我们。

* 有时候不必去与他人的成功经验作比较,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方法有例行就一定有例外

* 初期焦虑的形成原因:早年经常听到父母吵架,对父母的每次吵架或怒吼会处于恍惚和无助状态;

* 心灵成长却注定是一条再教育再成长之路

* 这位老人理解的爱自己是:你是否真心觉得自己很好,欣赏自己并以自己为荣,庆幸你是你而不是别人,因为只有这样的爱才能使得自己获得深刻而长久的幸福。

* 爱自己有可能是先从适当的自私、自恋开始,而后再经由一些坚实的成长,当你真正懂得爱自己之后,你的爱就会自然地洋溢出来。在爱中,在喜悦中,你无法不给予,你无法不分享,因为给予、分享就是爱的本质。

* 烦恼是魔鬼或许也是天使,如果没有心病或烦恼的助缘,或许我们也无法有更多机会认识自己。

* 临床异常心理学中最大的失误之一就是把一些心理障碍说得过于标签化,似乎研究者就是心理最健康的人,被研究对象就是所谓的心理疾病患者。这是一种很微妙的不对等的意识心态。

* 当事人在初次“邂逅”这个无明焦虑后,在接下来数月的时间中理不通,法不明,只能默默地采取极端的抗拒与吞忍

* 解除违背自然的那些绝对化思想。

* 我们一定要深谙“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深谙瑕疵是对完美的最好注解。不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一种完美

* 因为“幼年模式”是以想象作为分析的依据。而成熟的“成年模式”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可以分清什么是幻想,什么是现实,并且擅长以逻辑思维来窥见事物的因果链,此外它还具备一定的调节情绪活动的能力。

*

* 不断地将微不足道的一些事物看成是非常严重的,那么越来越多的“麻烦”就会接踵而至。

* 主要是个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为了应对生存压力与社会角色,需要以行动为导向。往往因为个体专注于工作,很自然地少想多做,且对那个卡住的意念视而不见,那么这种充实的方式本身就可以消耗掉不少无意识焦虑。一旦投入充实的生活中或埋头于眼前非常吸引自己的工作创意中,一般情况下没过多久就会不知不觉地消除掉不少焦虑感。

* 我们经常讲一句话,不论多么焦虑,先动起来,只要动起来,事情就有出现转机的可能,而且大量事实证明这样十分有助于潜意识暗能量的自动化释放。看看那些因为慢性焦虑情绪而喜欢躺在床上的人,其结果是越来越不敢外出,越来越束缚,越想越慌,身体亦越来越衰疲。而后形成进一步的抑郁情绪,而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是一对孪生姐妹,最终将不断上演恶性循环。

* 明理后,我们就要强有力地抖擞起精神,在暂时“磕磕碰碰”的自我调心道路上,能做多少是多少,不要责备行动后的任何结果,也千万不要再自责自己的心路历程。这是为何?只因为你也不想这样!在能量学中,自责是诱发心业最快的方式之一。所以,请擦掉悲伤的眼泪,以普适自然法则为皈依,以亲身亲历的真知为上帝,抛弃旧有的一切阻滞性观点,那么天自会助自助者。

* 要经常识别“超我”的完美主义陷阱,而后务必先动起来,少想多做,明白它只是一种虚假的心灵坑洞现象。

* 强大源自于对自己的认识能力。

* 还有一个人为了证明自己不是胆怯的而是强大的,跑到非洲草原去猎杀咆哮的狮子。最终他成功了,回国后媒体大赞他是英雄。可他发现自己在面对镜头时,依然是发抖的,依然是羞怯的……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幼年幼稚性的残留情感”依然卡在无意识中,所以即便成年人历经沧桑、阅人无数、十分老练,也不意味着能自动消弭所有无意识创伤残留的情感。实际上,唯有通过深刻的自我认识领悟与人格修为,方能有机会逐步放弃“幼年模式”。

* 这个世间唯一可以真永存的安全感不是外在的声色犬马抑或荣华富贵,而是宇宙天地中既存的那些生生不息的人生真谛。而许多人生真谛的智慧其实就隐藏在每个人的心性中,只是它常常被人们过度的七情六欲或错误信条压迫得毫无喘息的空间罢了。

* 智者所颂赞的聪明人就选择了真正长远的心灵港湾,因为身外的各式优越感终必溃散。因此若执迷一些“优越感”,何异于那只寄生在猪身上的虱子呢,有朝一日必将与之俱灭!

* 繁花自有落尽时,人生仅仅只是一个过程。

* 因为不少人在追逐财富或权力的过程中,时常活在得失中,活在不安的期许中,活在永不满足的追逐中,总是以占有欲代替最基本的利他精神,对自己的习性也没有反思转识,反而把它们变成了更加复杂的心业。这样能不焦虑痛苦吗?

* 在这个世上,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免不了都要受一些苦头,我们必须认清,只有最好的演员,才能演好苦旦。

* 还有一些成绩特别优异的应届毕业生,可能都有自恋型人格特征或发展倾向。他们从小学到大学的成绩往往都是优异的,收获了大量的赞美。他们潜意识中已经认为自己就是被老天爷选出的“特别人”,因此他们总是在举手投足之间充满了“优越感”,热衷于未来的财富与权力,热衷于风调雨顺式的成功。然而进入社会工作后,一旦事与愿违,他们则普遍缺乏弹性与灵活的调试心态。

* 中国哲学里经常引用“拈花一笑”的典故,许多心灵智者或许是要传递给世人一种不被诸境所惑,在真情流露中透露对生命的喜乐之情。当一朵花儿将自己最绚烂的一面与潜能静悄悄地释放时,是值得人类报以欣然微笑的。因为花儿没有压抑,花儿没有被物欲所屏蔽,花儿不逃避困苦,花儿不执着于养生,花儿经常布施自己的香气与纯洁,而它在释放被天气、地气、阳光加持过的正能量时也是没有声音的。

* 我们最需要了解的是垢和净在本质上是不存在的,它们来自于我们自心的分别。

* 树立坚不可摧的信心:心能转境

* 要想正确地把握心物辩证的关系,莫可把心物一分为二来看,也就是说焦虑与平和本身就是一体的,毫无对立。心和物(包括各种精神症状)各有各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心可以转境,境也可以转心,就看你如何把握了。

* 要学内涵思路,而不要死学一招一式,在自我调心的某个阶段,许多心灵一定会领悟到所谓法无定法(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的内涵。总之,一定要学会灵活运用,变通方法。悟透原理之后,自己都会编法、变法,把方法用到充满灵感与自然直觉的状态,才算真正通达,不被文字相与概念相所束。

* 智者告诉我们在无常的现实中,我们一定要学会中道观,一定要参透“没有快乐不会包含一定程度的痛苦,也没有痛苦不会包含一定程度的快乐”这个道理。人生由欢乐与苦难组合而成,它们手牵着手地走在一起,关键是学会平衡它们。同样,在自我调心中,我们会经历好与坏的时光。然而所有问题都是可面对的,也都是可调和的,每一种焦虑症状也都有自己的独特助缘,这一切全部都是进步的良机。习以治惊,平常心是道,道在平常心中!

* 生活就是最好的“药”。

* 依靠“生活”这剂心药来调心一共有三个基本元素:1.动起来;2.乐观;3.创造空间。

* 所以说在培育出足够多的正念之前,一定要少想多做,不管当下有多么焦虑都要先动起来,只要动起来,郁结的能量就容易发生变化。动起来至少可以适当解放大脑疲劳。

* 大凡理气调心养心的办法,没有比拥有某种爱好更神速的了。

* 在生命的某个道途中,我们的确不小心沾染了这些焦虑情绪,然而它们只是暂时的,不可能一直停留在那里,逆境之终必是顺境,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放诸四海皆准的朴素道理。

* 如果人类彻底失去了体验哀伤与烦忧的知觉功能,那么“快乐”这个词汇不会再有任何意义。

* 问题是,要如何才可以不盲目的产生过头的焦虑反应? 如何才能成为自己的情绪平衡大师?答案就是踏上“认识自我与认识焦虑”的调心之路!

* 允许青春期的孩子有一些性幻想或性能量宣泄(手淫),就如同不允许人类有延续后代的本能。

* 许多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违背“道”

* 这个循环就是“升起、发展、高潮、去”的过程,没有任何一样存在的事物可以脱离这个发展的规律。

* 事物发展的过程必定是螺旋式前进

* 简言之,一个人会感到痛苦也一定是经历了一个失落的过程,一个人会体验到巨大的幸福感也必定是做对了一些事情抑或完成了一些自我修心。

* 情商影响心性,心性影响慧命,慧命影响运道,运道影响福气,福气影响成色(特指健康、财富等)。

* 哪里有作用力,哪里就有反作用力。

* 怨恨、不平衡、急躁、畸形贪欲、愚痴执着,这五种情识也称为五毒,而五毒本身就是导致内在大自然失序的一股台风。

* 一位好心的老人,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他把蛹带回家。过了几天,蛹壳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老人看着于心不忍,于是,他拿着剪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破茧而出。可是,这只蝴蝶的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就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蝴蝶为什么会死去?原因是蝴蝶失去了成长的必然过程。蝴蝶的成长必须在蛹中经过一些挣扎,直到它的双翅强壮了,才会破茧而出。

* 我们有体验焦虑风暴的智慧,就一定有走出焦虑风暴的智慧。

* 兵法认为攻打敌军主力时,最好先捉住敌人的首领,这样就能瓦解敌人的整体力量与意志,而敌军一旦失去指挥与意志,就会不战而溃。其意思是:在解决事情时一定要抓住关键,先解决主要矛盾,其他的细节便可以迎刃而解。

* 正可谓但问耕耘,不求结果。

* 理想主义源自于早年的自卑情结所发展出来的不切实际的自我代偿,这种代偿的方式又往往有点好高骛远,如同潜意识中认为不领先他人一截,就注定要被批判似的。所以,总是会紧张,有冲突。

* 在生活上不要处处追求完美。尽人事,听天命(顺应自然规律)

* 凡事都是日积月累而成

* 由知止而松,由松而静,由静入定,定能生慧,慧为所用,妙用则通本心本性。

* 能知人的性,才能认识人;能知物的性,才会利用物。

* 一切事没有不是从因果来的,逆事来了若能乐哈哈地受过去,认为是应该的,自然就了啦;

* 在许多焦虑的人内心深处埋藏着一个防御机制,它通常只乐意接受内心认为美好和愉悦的经验(感觉),拒绝被头脑知觉认为是妨碍和不适的经验。由这个机制引起的极端心态,就是喜欢自我否定与过度的完美主义。

* 对待完美主义这个“内在小孩”,不能率性地骂,不能破坏性地直接否定,更不能无原则地让它从你的世界中即刻消失。因为此时此刻它也是“超我”的一部分,你需要去尊重它。

* 那么当下最需要做的就是学会在完美主义这股“心瘾”浮现时,立即用无条件的“爱”来宽恕自己。

* 你也可能对自己有时的“鬼迷心窍”、傲慢、妒忌、嗔恨心感到恶心,以致以偏概全,将自己全盘否定。

* 倘若现在无法宽恕此人,就对自己说:“当我无法忍受他人的缺点时,正是因为自己也无法宽恕自性中隐性的不净思想与阴暗面。”

* 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软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与转机

* 世间万物都存有一些瑕疵,否则它自身也无法独立存在。你要欣赏自己的柔弱部分,你也要欣赏阳中有阴,那才是大道的本质属性;你只要耐心觉察,便会发现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没有多少缺点,只是有更多特点;你不能用“非阴即阳”的偏执标准去寻找你的伙伴、伴侣、导师。另外,每一个人的命运中,都有独一无二的天赋与造化安排,你只需要让“傲慢”的“小我”学会臣服,学会谛听,学会系统的中道观……

* 你越是想要去压制完美主义或排斥自己的完美主义,就表示你越怕这个“内在小孩”,你在执着于取舍,这种知见等于是助长“超我”的威力,那反而会加深“自我”的痛苦。简言之,不论我们面对何种不快的“超我”情绪,要以“爱”来驾驭,用“爱”去涵容它,用宽恕的雅量去谛听它

* 你原本就是最完美的作品。

* 那种本然的自信被世俗所淹没,换来的却是通过别人的评价来喂饱自己的匮乏!在这个世界上,凡是不会爱也无法收到真挚的爱的人,都会陷入这种奇怪的轮回之中!

* 爱自己不是穿最漂亮的衣服;爱自己不是戴最美的首饰;爱自己不是吃最好的食物;爱自己也不是开最好的车子。这些都是身外的小玩具而已,它们终将会毁坏。爱自己源自与你自己相处的品质,来自于你对自己全然的谛听。若没有这一个基础,自爱永远进不了你的心灵,你始终如同“孤魂野鬼”,找不到归属!

* 每一个灵魂的高贵之处都表现在自己的行动里。与其想得多,不如做得多,知行合一,行胜于言。

* 若要进一步中断完美主义的动力,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请尽量不要刻意取悦他人,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内耗

* 人的成熟有两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父母的阴影中走出来;第二个阶段是停止取悦他人,不再依靠附庸他人而获得虚假的安全感。

* 试着去同意自己的所有成功与失败

* 他们坚信一切厄运都只是孕育幸福与达观的种子。

* 古人讲:“口乃心之门户”“祸从口出”,都是在暗示语言的力量。语言背后的不合理信念对内可以形成内伤,对外可以使得“十年交情一朝丧”。对很多人而言,许多恼人的情绪皆生发于自己的旧有信念系统。

* 所谓的情绪或心情,一开始都是通过内在语言,用自我对话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其消极的思维模式,最终又再次反哺自己的旧有信条,日后只要该信条一出,就会对应相应的心境。这样的人生毫无弹性可言,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 任何结果比我们好的人,一定是他们知道的或尝试的比较多。所以有哲人说失败是尝试的副产品,尝试是经验的基础,经验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自信的基础,自信是幸福的基础。

*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人犯了一些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如果内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容易导致灭亡。

* 你可以先从小事做起,这样可以避免挫败感。人生无常,定数中有变数,变数中有定数,不存在绝对的宿命论!

* 对遇到的好事或坏事做出积极的回应,并充分处理它,恰恰是生活的乐趣。

* 情绪总是行为的催化剂

* 你为何不行动起来积极地改变自己?

*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存在正面性与开放性

* 时代抛弃你,真的连一声再见也不会说!

* 长期坚持原创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弃。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 经常操练这个方法,十分有助于改变个体的消极思维模式

* 开始做任何事情时都会无意识地思考,思考,再思考自己是否会受到莫名的指责。会无意识地以完美主义的要求来做任何事情,不放过取悦大人们的任何机会。虽然有时候亲友们肯定了她,但是她发现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是值得的,也无法尊重自己的内在声音。她慢慢地丢失了原本在她体内安装好的自信、和谐与赤子之心。她开始变得呼吸浅显,因为她活得小心翼翼,每时每刻都处在防御状态。她感到很痛苦,很压抑,但是她无力改变。

* 发堵

*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任何压力性情绪没有合理地释放或转识,必定会以无意识负荷的形式储存在内在空间。那么内在空间中的一些脏腑经络通道与细胞就会最先遭殃,这就是为何在全世界医学领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数据证实,情绪与脏腑慢性疾病之间有因果关系。

* 首先笔者可能有个大胆的推论,后天会罹患各种强迫性/回避性神经症的伙伴,在童年时期恰恰都是属于有强烈独立自主的需求,正因为这种独立自主的需求被强烈剥夺,才导致压力内化,习惯吞忍,习惯外顺内逆。

* 许多时候因为一些负性的否定及破坏性批评更是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敏感的情绪或灵性发展,长此以往,导致孩子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埋下自卑的种子,而自卑,自我否认,吞忍压抑模式恰恰是诱发许多心理疾病的一大关键因素)

* 经常把自己的想法 “忍”下来“吞”回去。

* 躯体表现:躯体上的不适表现常为焦虑症的早期症状,如心慌、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或疼痛,心跳加快,全身疲乏,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简单的日常家务工作变得困难不堪、无法胜任等。如此症状反过来又加重患者的担忧和焦虑,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 过分激警:焦虑症患者每时每刻都象一个放哨站岗的士兵对周围环境的每个细微动静都充满警惕。由于他们无时无刻不处在警惕状态,影响了他们干其他所有的工作,甚至影响他们的睡眠。

* 当你让焦虑情绪在意识觉知的舞台走它自己的路时,它就不会沉入无意识中而形成新的压抑。需要指出的是,这是一个渐进的体悟过程,你必须抓住每一次小小的焦虑情绪,并在其中实践以上的心法,随着成功经验的累积,最终我们就有能力去“直捣黄龙”,面对你此生最大的深沉焦虑,从而彻底领略“习以治惊”的魅力。

* 许多人在当下充满了灾难性联想及预期焦虑,大脑的神经时常如一根绷得紧紧的弦。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紧张,紧张也已经成了你的常态,你时时刻刻想方设法去驱赶妄念,结果把一只“小猫咪”幻化成一只老虎,而后继续慌乱……一些无意识残留的负能量会使我们的肩膀莫名酸痛且大脑昏沉,一天下来没有做多少事情也觉得心累,更有甚者觉得自己的身心如同缠绕着一条蛇,让自己透不过气来。

* 心理学家已经发现,在某种相对平稳的脑波状态中,通过持续地观想一些正面的品质或充满力量的影像来“加持”自己的能量场,那么久而久之这些品质或影像就会渗入到潜意识中,成为一种真实的临在的体验。

* 因为我们的潜意识需要反复的灌输与强化才能扭转一些习性。

* 因为快乐不是在自我意识下存在的东西。它是自然流动的一股能量,当妨碍快乐的执着罣碍消失时,当焦虑、沮丧以及无明识对患得患失的安全感停止追求时,快乐就自动出现了,你根本不必追求它。

* 在宇宙中,经验的本质是变化,永无间断的无常变化。

* 首先你有没有觉察到自己此时此刻的行为?该行为可能是焦躁的,可能是轻快的,可能是坐立不安的,可能是无所适从的,但不管是怎样的状态,背后一定有一份思维在撑持着这个行为。所以你需要再温和一点去看看自己的行为是什么样的思维模式造成的。而后顺着这个思维继续温和地参悟下去,一份隐隐约约的“感觉”就会浮现上来,这份感觉有可能是失落的抑或焦虑的。此时先不管自己的这份感觉是怎么来的或对应的是哪件事情,只需要进一步温和地对它说是,而后就会发现比感觉更深的地方有一份未圆满处理的情绪。现在用自己的慈悲心去谛听这份情绪,几分钟后你会看见这份情绪背后是一份“伤害”,而这份伤害有可能是自己造成的或是自己内在习性感召来的。

* 继续温和地走在这个觉察的时间线上,当你看见伤害的时候,就会发现比伤害更深的地方有一份强烈的恐惧或体觉不适。这种恐惧或体觉不适或许就已经比较靠近“初期焦虑印记”,而这份初期焦虑印记一定和当时自己的深沉渴望未得到满足有关,比如强烈地渴望得到父亲的肯定,强烈地渴望得到家庭的温暖,强烈地渴望得到小学老师的赏识,强烈地渴望在同学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等,而当这些渴望最终全部落空,就变成了无意识的失落残留情感。每当在成年世界遇到一些持久的挫败或叠加的压力时,就相对容易诱发曾经的那份残留的失落感。这份残留的失落感就会影响到成年情感的价值体系。带着这种不完整的价值体系,就容易在人生道路上产生一些“以偏概全”“非黑即白”的理性偏差错乱。这样一来,则非常符合心魔的胃口!

* 我们都知道潜意识就像一座冰山,它是无限宽广且无限深。而冰山所露出来的一角,仅仅是表面上我们所看到的一个行为,有很多初阶者连自己的行为模式都没有觉察到,所以觉察要往深处去探索。(行为→思维模式→感觉→情绪→伤害→恐惧→渴望→价值体系)

* 能够看见自己的坑洞,且感受到自己的软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而后不妨继续停留在坑洞中,允许自己害怕,允许自己无能,允许自己不完美,即使感到十分软弱,也一直爱着它。

* 人生碰到委屈、羞辱或是在事业上陷入非常艰难困厄的逆境时,我们就把它当作是一种自我人格修炼。当作是一件无可逃的考验去接受下来,当作是提升心性的机会,当作是忍辱定力的最佳道场,本着无愧于天地的灵明良知,而后依靠合理的情感去积极面对。此外,我们需要了解当一个人在说天地大道的时候就会谈到自己的运势,其实“运势”多半情况下是一个非常“人为”的东西。如果外在的时机可以匹配到一些人为因素,这个运势就会顺势爆发。反之,若运势没有匹配到正确的心态与一些人为精进的因素,那么这个运势就会走向衰弱,就会失效。所以有的时候在人的命格当中,当一个人经历了很多风浪与历练后再回头看早期的运势,他便会发现那些经历对良好运势的造化是有效的。反之当一个人对时机忤逆以及不能接纳过去一些无常造化的时候,他的潜在运势就暂时不能生效。简而言之,不能觉知与享受不好的状态,就会延迟运势的积极造化进程,唯有当一些无常经历被完全“逆来顺受”过后,它的转机才会出现。很多负性能量和无明情绪也是这样,当它在正念情怀中被完全消耗了与体验过了,就会出现一个新转机。

* 我在此书中所强调的无分别之心不是针对所有的理性判断,而是针对那些会影响自己心气烦乱的妄念以及患得患失的投射思维。因为只有这种“分别心”才是烦恼的源头,也只有这种“分别心”才会消极地影响到一个人的心、气、性、命。

* 有因就有果,播下幸福的种子,日后就会变成幸福的助缘,而宽恕与爱则是好的因果。

* 接纳:赞赏自己的进步,也赞赏自己因为一些无常事件的干扰而暂时停滞。有时候上升前,可能也会有一点小小的下探,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成长之路注定是螺旋式向上。

* 自我疏导与疗愈的过程就是修复这颗烦乱之心。而所谓的修心或调心就是面对过去的所有业习(前半生滞留的),它注定是一个相对漫长的旅途,不可能在几周或短时间内就彻底蜕变,判若两人。有些心灵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额外的专业心理咨询与辅导来完成一些目标。

* 记得现代心理学先驱弗洛伊德曾说:本我是马,自我是马车夫。马是驱动力,马车夫给马指引方向。自我要驾驭本我,但马可能不听话,二者就会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因此,我认为为了避免这种互相内耗的情况,通过积极的正念修为就可以做到相对平衡。

* 所谓压制,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它的核心意图是要刻意忘记一些情绪上的内容,尤其是一些会让人感到非常不适应的焦虑情绪或痛苦的想法。然而问题是“凡事过犹不及”,如果一个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不断地趋乐避苦,在不经意间就容易养成非健康型的压制性习惯。

* 压制与压抑是不同的两种防御机制。压抑就是把一份情感或思维内容“无意识化”,而个体往往在意识层面并不知道在压抑着什么。而压制是我们故意在试图忘掉什么,但可以觉察到那份想要转移的情绪体验大概是什么,就是自我想要把一些七情六欲的认知反应统统赶出自己的头脑意识领域。然而迫于现实的潜在威胁或一些不安因素,没法疏泄成功,于是为了继续苟且于当下,只能暂时吞忍以求得一时太平。如果一个人长年累月把自己的情感反应压制过度了,一旦超出临界值而未能科学地转化,便会面临情绪溃堤的风险。

* 现在我们需要重点探索的是如何转化“非健康型的压制”。它是一种自我全盘否定式的打压手段,根源于害怕获得外在世界的惩罚或某些重要客体互动关系的批判。因此暂时压制下去后,没多久在内在精神世界里便会体验到一种心不甘情不愿的冲突感,日积月累,就容易形成更大的隐匿性焦虑情绪或抑郁情绪。

* 一颗不懂得合理释放愤怒的心灵,就形同自己喝下毒药却希望他人自动改变一样荒唐。

* 练习者不是去与父亲对抗,而是在完成一次慈悲的自我沟通。那些被压制的愤怒有着合理的位置,它是一股能量,而能量是永恒不灭的,它只允许被表达或转化。

* 而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头脑有越多宽恕,其大脑的情商与心灵抵抗力便会与日俱增。那么在充满无常的环境中,就相当于拥有了一套弹性十足的心智模式,以至于在面对各种挑战与负面情绪时可谓“能进能出”。

* 所谓的反转就是把此前对父亲的观感或旧有信条来个180度的切换。比如,一开始练习者认为“父亲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那么把这个信条反转为“父亲是我的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之一”。

* 不论是在亲密关系中还是在其他人际关系中,我们都需要尊重每一个人的因缘。从整体角度而言,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其内在的智慧也是相等的,当下所表现出来的一些表相特征皆与他们过去的心路历程或独有的心业(负性的心灵作用力)有关,而关于这一切我们是很难去随意评判的。从人天合一的和谐角度而言,“宇宙的心”爱每一个人,不论我们和他人之间是否熟悉或亲密。简言之,一颗心灵越是擅长宽恕,就越容易发现没有人能真正伤害到自己,以后每当我们遇到难以宽恕的对象时便使用这个策略,一旦形成习惯,意义非凡。

* 所以当我们在写那封信的时候,一旦深谙其理,便会明白其实在表达愤怒的背后恰恰是在表达爱。那封信绝对不是为了加剧矛盾,而是给予自己更多转识成智的催化剂。所以,只管安心地操练这些步骤,而后内在高等的潜意识或许自会提供一些

* 每个人都离不开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许多烦恼包括非健康型压制也都来源关系的链接问题。宽恕的真正内涵是解放自己。当我们解放了自己,才能够去影响他人的惯性模式,他人会因为你的改变而自动自省。当然不排除有一些你所宽恕的对象他们依旧我行我素,但那是他们自己所选择的宿业。因此,通往自我人格完善与心理卫生的关键一步便是掌握宽恕的强大力量。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地转识成智,便会发现那些曾经激怒你的人,恰恰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层自我认识的机会,包括我们此生最重要的客体——父母。

* 而压力的消极意义也主要体现两个层面,一个是对身体的危害,一个是造成精神层面的痛苦,如上文所讲的非健康型的压制。

* 所以,从动力学角度而言,自卑(自我否定)就是一种强迫性重复,重复一份早年的命运脚本(想到了和it相关的工具之脚本)。

* 20世纪自体心理学理论先驱海因茨·科胡特认为,一个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监护者)的人格,特别是他们以没有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去回应孩子驱力需求的能力。如果孩子长期暴露在父母不成熟的、敌意或诱惑的回应中,将会引起强烈的焦虑与过度的刺激,从而导致精神成长的贫乏。因为孩子的内驱力的很大部分被压抑了,而这部分无法参与他们心灵的发展。科胡特这段话大意就是指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格比教育内容要重要许多,父母的人格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后代的心理健康水平。许多人因为在6岁前被父母过度干预人格的自主性发展,交出了很大比例的自我控制权给父母。这样一来,自体的人格结构注定会出现坑洞,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缺乏“内聚性”的自体,也就很难有正确的自我认知与中立评价自我的心理功能。

* 实际上,我认为绝大多数的自卑者并不是自己不够好,而是处处、时时跟自己过不去。 自卑实际上就是“超我”的化身。

* 因为抑郁情绪与焦虑情绪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俩是互相捧场的。简单点说,这两股情绪会狼狈为奸,恶性循环。

* 对于我而言,亲身体验到的真理就是上帝;既存的自然生存法则就是上帝;通过自然法则了解了自我内在心智系统的所有奥秘与真相,就等于看到了上帝。

* 人们耳熟能详的“尽人事,听天命”的主要内涵指的是一些自然发展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些无常的必然性是人类有时候难以抗拒的,也就是说并非你想怎样就一定能怎样(比如并非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就可以轻易成为发达国家),但是如果一点都不去努力,则必定是毫无改观。所以既然如此,不妨去积极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与主观能动性,无论能否成功,请尽量保持平常心,这样就能规避一些不必要的心态失衡。

* 人有大志,天必佑之,福禄随之,神明卫之,众邪远之,众人成之。在自我精进的道路上,任凭褒贬,就像风儿不怕网罗,莲花不怕污水,面对无常,抽丝剥茧,拨云见日,天地叹之,鬼神敬之,何惧之有!

* 因此对于任何一位自助心灵者而言:尝试是经验的基础,经验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自信的基础,自信是成就的基础。

* 受了受了,一受就了,逆事来了,是给你送德来的,不但忍受,还要感激它。一切事没有不是从因果定律来的,逆事来了若能乐哈哈地受过去,认为是应该的,欢喜受,乐呵呵,随它去,自然就了啦。若是受不了,心里含有怨气,这件事虽然过去,将来必有逆事重来,正因为受而未了的缘故。)”

* “孩子,我们在人间做客,最重要的是轻装上阵,这趟旅途不需要太多行李,真正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回归生活的本身,在珍惜有限生命的同时不断进化自己的襟怀,让自己展现人性之美。中华禅家文化教导人要‘大死一番,再活现成’。

* 能够彻底认识自我才是此生最大的收获与财富

* 诚然,生命是一个过程,成长与蜕变之路更是一个踏实的过程,所有日后深刻的改变皆缘起于最初的微小改变

* 因为有时候“一”就是“一切”,小事情中总是蕴藏着伟大的种子。

* 诚然,人类缺乏的往往不是知识和真理,而是学习知识和真理的破斥力。

* 天地间,没有莫名其妙的“苦”会莫名其妙地临在,还有苦一定是我们有些事情还没有做对,以及不行深。

* 若能在习性上有所知行合一,身体力行,遵循自己的速度和脚步不断地逆流而上而后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能够不再懒、妒、恼、恨、过度、不平衡

* 自助者而言务必要多支付一分心力用于调整自己的生活作风与生活方式,如果这两点没有去积极地调整,单单依靠市面上各式各样的自助书籍来彻底扭转情绪背后的心气反应模式,恐怕难以有可持续的稳定效度。

* 观息法是借由观察呼吸,培养觉知和平等心,进而去除心的习性模式,达到心的净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874评论 6 47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151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270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137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116评论 5 37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935评论 1 28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261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895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342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854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978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09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18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8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02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376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677评论 2 34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 笔者在诸多咨询疏导的工作中,已然发现七成以上的来访者皆是素质偏高、道德感偏高的一群人。这些伙伴的精神状态多半是...
    时光极色阅读 386评论 1 2
  • 绝望死神阅读 176评论 1 1
  • 说死 作者 :张馨之 今天有幸拜读到我国当代文坛的文学家贾平凹老师的一篇文章“说死”...
    馨之随笔阅读 1,042评论 0 2
  • 以前煮鱼总是在中午那顿弄,最近改了在晚上吃鱼。 我多是煮鲫鱼吃,一是能随时买到活的,二是做起来非常简单,三听说女人...
    舒y心阅读 1,082评论 29 27
  • 本科的时候,主要上课,没机会接触科学研究、做算法。其实,也不明白,到底何为科研。 上研究生的时候,有两种选择,有的...
    山宗英草阅读 4,399评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