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释】
其凉:即“凉凉”,形容风寒冷。
雨(yù)雪:下雪。雨,作动词。
其雱(páng):即“雱雱”,雪盛貌。
惠而:即惠然,顺从、赞成之意。
好我:同我友好。
其:同“岂”,语气词。
虚:同“舒”,舒缓之意。
邪:同“徐”,宽貌。
既:已经。
亟(jí):急。
只且(jū):作语助。
喈(jiē):同“湝”,寒凉。
霏:雨雪纷飞。
莫赤匪狐:没有不红的狐狸。莫,无,没有。匪,非。
莫黑匪乌:乌鸦没有不是黑色的。
品读[国风•邶风•北风]
* 严寒风雪喻世道危乱将至。
* 贤能智者具有洞察力和预见力。
* 上古童谣的预言故事。
*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寒凉之风,病害万物” —【汉】郑玄《毛诗郑笺》
【大白话】
北风是冬天从北面刮来的寒冷之风,会伤害万物。
“霏,雨雪分散之装”—【宋】朱熹《诗集传》
【大白话】
霏,意思是雨雪纷飞的样子。
“言北风雨雪,以比国家危乱将至”—【宋】朱熹《诗集传》
【大白话】
诗歌讲北风凌冽,大雪漫天,其实是想隐喻诗人所处的时代,所处的国家,危乱即将来临。
“性仁爱而又好我者,与我想携持同道而去,疾时政也”—【汉】郑玄《毛诗郑笺》
【大白话】
那些生性仁爱又与我友好的知己,在面临这样严酷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时,携手与我一起上路,逃脱避难。
“归者,去而不反之辞也”—【宋】朱熹《诗集传》
【大白话】
“归”代表离开就再也不回来了。
“贤者见几而作也”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大白话】
“几”就是“苗头、征兆”的意思,意思是贤能智者看到了社会将纷乱,国家将灭亡的征兆而写下了这首诗歌,同自己的同道好友一起逃避祸患。
“妖孽频兴,造语奇辟,似古童谣。”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大白话】
赤狐黒乌都是属于妖孽的动物,它们的频繁出现是祸乱国家和社会的征兆,诗歌这里讲到这两种动物,用语非常的古怪奇特,就好像是上古的童谣。
“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箙,几亡周国”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大白话】
月亮要升起,太阳要落下,桑木做的弓,箕木做的箭袋,周国将要灭亡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出自《左传》
【大白话】
好的鸟会挑选好的树木栖息,贤能的人也会挑选好的统治者来辅佐
【由本诗流传下来的成语】
* 天下乌鸦一般黑
现在用于比喻不管哪个地方的剥削者压迫者都是一样的坏。
“风雪夜归人”是冰天雪地里的一丝温暖,“风雪急逃亡”则是寒冷里的慌乱和匆忙。
走走停停,北风刺骨,吹乱了车帷和须发,大雪纷纷,遮盖了本就辨识不出的道路。
逃亡的诗:“既亟只且”,紧急的局势一触即发,“莫赤匪狐,莫黑匪乌”,凄凉的环境如影随形,让人悚然心惊。短短数十字,逃亡者内心的焦灼和痛苦,跃然纸上,纤毫毕现。
《诗经》历来擅长渲染情感,其一唱三叹、回环复沓的章法,最能感染读者的情绪,使诗作的内蕴得到有力彰显。
得到有力的彰显。《北风》共三章,前两章内容基本相同,反复诉说,使情感叠加于字里行间。其
中只改了三个字,每次改变,都是从不同角度的追加,最终使情感得到全面的张扬。
把“北风其凉”改为“北风其喈”,不断地强调北风的寒意。不仅“凉”而且“寒”,刚才是凉现在是既寒且凉,加深了“凉”的程度,充分表现出逃奔者身心俱寒的景状。把“雨雪其雱”改为“雨雪其霏”,前者纷然飞扬,后者密集飘落,从不同角度极力渲染雪势的盛大。把“携手同行”改为“携手同归”,强调逃离的意向,也体现出贵族们对目的地的渴望:把去处当成了家,不是“去”,而是“归”从面反村逃亡前的无归属感和对原地的恐惧心境。
这种结构和手法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好似逃亡者在途中不停地念明同一句话,一方面催促自己奔逃的节奏,另一方面也能分散注意力,舒缓自己紧绷的神经。
诗作各章末二句相同,“其虚其邪”,虚邪,即徐,为叠韵词,加上二个“其”字,语气更加缓和,形象地表现逃亡者委蛇退让、徘徊不前之状。“既亟只且”,“只且”为语助词,语气较为急促,加强了局势的紧迫感。一个又冷又怕、哆嗦不已、慌忙赶路的逃亡者形象,和一条覆盖积雪、曲折坎坷、又细又长而看不到终点的山间小路形象,呼之欲出。
当时的虐政如风雪般密而不透、寒凉无比,让人无法承受,只得迁徙逃亡。行程过程中的北风与风雪,既是对下文的起兴,也是逃亡者对现今生活的概括,象征着奔逃过程的艰辛和走不出严寒的痛苦,表现出逃亡者脱离苦厄的艰难和逃亡途中心态的焦急不安。
深一步细想,在逃亡途中,真的只有严寒和崎収吗?赤狐和黑乌,是路边的动物,还是阻遏前进的追兵?如果用它们来隐喻追兵的话,逃亡的环境就不仅仅是艰辛,还充满了凶险。这群寻找乐土的费族,也就有了几分悲壮感,让人禁不住产生疑问:是什么让这一群贵族誓死也要离开?这种比中有兴,使诗句更加人玩味,也使作品具有更多解读可能性和更深刻的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