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过多个时间管理课程后,终于拿起了记录俄国科学家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的书《奇特的一生》
书籍开始提出了柳比歇夫一生的秘密。时间统计的秘密在于他28岁的时候就设立了自己一生的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一个人只有向自己提出远大目标时,这个时间统计法才成立。他这一辈子通过时间统计法完成了超越常人的目标,不仅是个专家,也是个杂家。
后面的章节主要展开讲述时间统计法具体的使用方法。总体来说,就是柳比歇夫对于自己每日的时间进行记录,没有一天间断,并且给每个时间段编号。时间开销日记的格式是:日期+事件+花费时间。不仅有每天的时间日记,他会每个月做月度总结,年底做年度总结。
他是怎样精确感知时间的呢?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了很多发明帮助我们节省时间,但是我们发现,我们比古人在时间使用上更加没有感受。时间流逝,我们却毫无知觉。柳比歇夫56年来,精确地记录自己时间的使用过程。从1916年开始,到1921年,通过记录,他已经能够对时间有精确的感受。
准备(提纲、翻阅其他手稿和参考文献)
14小时30分
写29小时15分
共费43小时45分
共8天,1921年10月12日至19日
不需要钟表,他也能准确估计时间去了多久。并且他能够准确估算出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时间,从而合理安排工作计划。
他能如此严格地执行自己的方法,源于他很早就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他意识到,要达成人生目标,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所以他不断从生活中挖掘时间。随时随地利用“时间的下脚料”,比方说散步时捕捉昆虫,开始时演算习题,利用这些时间学会了英语和其他技能。
柳比歇夫把一天中有效工作时间定为10个小时,分成3个单位,对应在三类工作任务上。第一类包括写作、研究和例行工作;第二类包括非科研型的活动;第三类则是需要创造力的任务。每项活动占据的时间必须与其重要性相匹配。通过年度总结,把一年中做的所有事情统计出来,清楚显示出时间的用途,了解自己在一年中能做成多少事情。通过每年的总结,检查自己的工作效率。比如以下是他一连几年的工作时间结算:
1937年 1840小时
1938年 1402小时
1940年 1560小时
1941年 1342小时
1942年 1346小时
1943年 1612小时
五年总结如下:
1964至1968年,在跳甲属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我如果能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论述跳甲属的专著,就满意了。收集完毕,但我并不指望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能确定各族系之间的差异。由此科技,虽然在形式上我哪一项都是连一半都没有完成,然而各项工作都有显著的进展。
他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连续系统地使用时间统计法,可以帮助个人把一切才能集中于一个目标上,取得超越天才的成就。
不要以为柳比歇夫一切顺利,因此他才能日复一日记录自己的时间。实际上他给自己列出了一个倒霉清单,这清单列出了自己得了各种疾病和遭遇不幸的年份,但即使在他儿子出事的当天,他也照常进行时间记录。
柳比歇夫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工作狂,二十四小时沉迷工作。柳比歇夫也许不是天才,他也是普通人,他甚至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对于工作无比狂热的那种人。他对于时间统计法之外,有几条自己的规则。
1.我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2.我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3.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4.睡得很多,10小时左右
5.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在遵守自己这个原则下,他工作的56年间,不仅完成了76部著作,还有充分的时间去做他专业之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运动、旅行、写大量的信件等等。这也是他即使身体不算特别健康,但依旧能够长寿的原因。这就给我们这些普通人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我们都可以通过时间统计法来超越自己的可能性。
。
通过这种方法,他更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时间,他同时间真正成为了朋友,最终使人最大限度实现自我潜能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