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时候,总是会听到一些言论,就是让我们去挑战自己,学习做自己不擅长事情。我实验了一段时间,是在觉得不可取,自己擅长的事情都没做好,为何还要花时间去做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情?而且,有这时间和功夫,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并把它做的更好不是更有收获?
今天开始读《史记》,看的是本纪中的首纪,讲的是由黄帝到夏禹的几位上古帝王。其中着墨最多的当属舜帝,主要讲述了他对父亲的孝道和对同父异母弟弟象的兄弟之义。虽然,父亲和弟弟几次三番想要害死舜,分夺他的家产,侵占他的宫室,可是舜都表现出了一种极致的宽容,仿佛他们对他的伤害没有发生一般。其次讲的是尧在位的时候,舜在各个岗位上都有很好的政绩,让尧非常放心把国家交给他。最后是舜即位之后,治理天下的故事,这段描述十分精彩。舜选出二十二位贤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舜按照他们各自的技能,把他们安排到不同的岗位上,最后都取得了很好的政绩。舜的这一做法,可以用魏征谏太宗十思疏里面的个词语来解释,就是垂拱而治。
舜无疑是最好的统帅,绝不会让会水战的将军去率兵去进行陆地攻坚战。
怎么评价一个管理者是否优秀,主要是看他如何来管理自己的下属。那种每天事务缠身,忙的不可开交的管理者不能称为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管理者的作用就是来进行协调,进行资源的分配,当然是不足以满足所有人的,这需要管理者自己想办法来进行谈判和分配。那些忙的连吃饭的时间都需要挤出来的管理者,要么是不懂管理,不知道怎么样去分配工作,所以只能自己来,要么是不想放权,导致很多事都要事必躬亲,还有一种就是不知道使用下属,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下属都有什么样的能力,每个人擅长做什么事情,所以他们不了解下属也就不放心下属,只能自己上了。
做擅长的事情就是要明白自己的能力。
这世界上有的人是通才,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大部分的技能他都会,最让人诡异的就是诸葛亮,仿佛除了生孩子没有他不会的。也当然还有另外的一种人,属于专才,出了自己的领域其他方面有如白痴,民国时候有一个出名的人物,叫做金岳霖,对!就是那个喜欢林徽因,并跟她住了隔壁,而且终身未娶的那位老先生。除了学问,金老先生可谓不通世事啊。
每个人都有某一方面的潜质,虽然现在可能暂时并没有发现,只要持续不断的进行自我分析,不断的尝试与努力,总会有一天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并训练出自己独特的技能的。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吧,他更容易给你成就感和回报。
写完这篇,已经是凌晨一点多钟了,算是第二天了,想着还要继续两天的加班时间,心里有一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要么加班,要么辞职,可是前提就是都需要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