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廿十三
前一段时间杨绛先生仙逝的时候,我身边几个读过杨先生书的小伙伴纷纷发朋友圈悼念杨先生,我又默默的读了一遍《我们仨》,杨先生与钱先生的感情,对于留学生活的感悟,对于家庭细节的朴实刻画,让人觉得这就是隔壁老人在想你细细道来。我们不谈杨先生,不谈书不谈文字,我们来浅谈这个年代的一二事,传统文化和新式文化碰撞的年代。
这个年代的女性,都有着治国救世的雄心壮志,文能执笔救国谈笑鸿儒,交际应酬落落大方,穿着旗袍的身姿风姿卓越穿梭于厅堂和书房之间,总能让人怦然心动。
民国时期多才多艺的女性真是数不胜数每个人在其领域里的建树也是赫赫有名,林徽因对建筑学的贡献,张爱玲对文学的付出、陆小曼精通法语和英文在戏曲方便的天赋、凌淑华除了斐然的文采,更是绘画功底雄厚,更有萧红一般有气节有才情的女战士···
也有于凤至一般为了张学良默默奉献的女强人,更有宋庆龄宋美龄这般为了家国事业奔走连连的女英雄···
民国时期的人们,大多数有着传统文化的教育又有着西式学派的熏陶,所以举手投足间都有一种谦谦君子文质彬彬的气质,行事作风有文人的怪诞又有学者的雅量,让人不能不服。我喜欢民国时期的才女,更多的是喜欢他们身上独有的才气,他们那个时代的文质,那个年代的风情。
说民国的人民浪漫,可能你觉得只是那些才子佳人的事情,但看民国的婚书,让我这个古文爱好者痴迷到不行,这才是真正爱情的证明啊。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dié,意为小瓜)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喜今日赤绳系定,珠联璧合。卜他年白头永偕,桂馥兰馨。此证。】
用古诗古词的形式,将爱情的美好描绘,你们的约定我们一起见证,这才是爱情的结晶应该有的样子啊。小时候读诗总也不懂其中的美好,母亲总是为了背不过的一句五言就罚站,那时候噘着嘴巴想着母亲真是绝情,现在想来,多亏母亲多年精心,才让我喜欢读诗念句的习惯保持下来,虽不以文字为生,但总愿意提起笔写几句。
一是民国婚书,二是民国旗袍。
前段时间再看《我们相爱吧》这个节目时,结尾处宋智孝穿着蓝白的旗袍来跟陈柏霖告别,当时我真的惊为天人,虽然知道是节目组安排,但是一个韩国人穿上中国的旗袍的那种视觉差,让人惊叹好衣服真的要好身板来配。张爱玲曾用“束身旗袍,流苏披肩,阴暗的花纹里透着阴霾” 来描写上海40年代女性的时尚穿着,那个时期不曾有欧美的丰满身材漂洋过海而来出现在各大网站的时候,我们旗袍束身贫乳美的禁欲不可方物,而现在,各大秀场在各种追求平板的模特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几十年前我们都玩过这套了。
为了纪念我考上心仪的大学,母亲为我定制了一件旗袍,蓝白的底子,侧边用金线秀了边,让我穿着在家里特意照了相才动身去学校,可惜了我的旗袍,可惜这个年代不是那时的上海,这件旗袍最终成为了压箱底的宝贝,跟着我兜兜转转搬了这么多次家,依然躺在那里再不曾被临幸。人有时就是这样,喜欢,远远看着不好吗?非要走近,非要伸手将它拿下,可又不对它负责,这跟混蛋有什么区别。
在那个男人们允许三妻四妾的年代,总有一些女性不愿意一辈子被婚姻被家庭控制住自己,他们想要自由,想要向男性一样平等的活着,这是他们选择穿旗袍的最终原因,也是他们不怕指指点点漂洋过海饱读诗书,不顾别人反对对文学对专业孜孜不倦的最终目的,像他们这样的女性,腹有诗书气自华。
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回到那个时代,读四书五经,念西洋文,唱昆曲,学画画,跳舞写诗样样在行,那些风花雪月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