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最早是英国经验主义创始人弗朗西斯•培根说的。但是这句话其实并不完整,原句是:“知识就是力量,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
初识之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之感油然而生。孰不知竟陷入断章取义、一知半解的境地还浑然不知达如此之久,可笑可叹之余思忖之,有此感悟。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知识也可以让我们珍惜现在,知识更可以让我们把握未来。
知识可以给予我们智慧、开阔我们的视野、武装我们的头脑、充实我们的生活、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希腊哲学家捷诺说:“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你已经知道的知识,圆圈外面代表的是你的未知。你会发现圆圈越大的人越觉得自己的知识很不足。”
南怀谨先生也曾说过:“一切的进德修业,原则都相同:不是进步,就要退步。没有进步,停留在原地,也是退步。”
所以我们对于知识的态度,就应该是: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增广贤文》
恩师闫贵忠先生在奖励志正书院一个小院士时,赐予他一个特别给力、意味深远的词语——心猿归正。
心猿归正,心猿归正,心猿归正!
慎思之,顿悟之,力行之!
知识就是力量,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
这是一个典型的转折句,侧重点自然是后半句中的“运用知识的技能”。
回顾历史,清代启蒙思想家魏源在他的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一个著名的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在这个主张里“师夷”只是一种手段,而“制夷”才是真正的目的。
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这个主张表现出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向处于巨大变故中的中国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课题。
这一思想后来成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源头,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实践意义上,它是后来洋务运动甚至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一切革新运动的先声。
放眼今天,“运用知识的技能”,或许我们应该走这样的路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在读经诵典中成长,在生命实践中应用,通过不断的学修练悟,不断完善我们的生命状态。
师父在《百年树人》一书中有一篇文章叫《生命状态与实践》,其中在列举生命实践的相关事例时提出一种叫做“洒扫应对”的生命实践,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洒扫应对的深意。
“洒扫应对”是我国优秀传统精粹之一。朱熹说:“小学是教以事,大学是教以理。”意思是说小孩子要教他洒水扫地和待人接物这些事情,长大了就教他为什么要那样做的道理。
简单的四个字背后,蕴含着教育的大道理。从日常生活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入手,到待人接物的礼节教育,引申到爱国守法、尊敬师长、孝老爱亲、感恩助人等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养成教育。
知识就是力量,而选择什么样的知识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知识也有善恶之分。
“任何学问,都有正反两面。知识也是有善恶之分的。我们要去亲近善的知识,远离恶的知识。”南怀谨先生如是说。在他的论述中曾列举过以下几点:
孔子说:“见贤思齐焉。”通过亲近善知识、善友,自己也将品行端正,心存善念。
古人有句俗话说:“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当我们亲近恶知识的时候,我们的心性也会慢慢堕落。
《孔子家语》中说:“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粹,汲取营养,丰富我们的文化内涵,坚守我们的文化传统!
所以我们应该结交德才兼备、心和气顺、性和守正、进德修业、厚德载物、立身行道的良师益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明确理想,坚定信念,志同道合,携手共创美好明天!
在生命互相支撑中同进步,在生命状态影响中共成长!
牢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2018.2.22. 云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