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撒落一地,分布于大厅和各个房间。反复叫孩子收拾玩具,孩子却充耳不闻,继续画画。这是每天都在在家里发生的情景。
但是,今天一反常态。
我在洗澡前,跟孩子说,你把大厅和房间的玩具都收起来,妈妈洗完澡之后,要看到玩具都整理好咯。
然后我洗完澡出来,看到房间和大厅都被收拾得清清爽爽。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改变?我的秘诀在下面——
是的,就是这本《整理好身边的物品》。本书是《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丛书之一,作者是日本的高取志津香。
高取志津香,现任神奈川县儿童教育支援委员会委员,致力于儿童的培育和教育工作,她宣扬“训练孩子的自立性”的理念,在各地举办了多场演讲。
这本书在美国通用的沟通方法基础上,结合商务指导与体育训练的方法,将提升咨询力,执行力,领导力等方面的知识,系统地介绍给读者。
我想每个阅读此书的读者,都在探寻这个问题的解答:怎样让孩子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第一,父母要改变沟通的方式。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愿,通过提问引导孩子愿意去整理物品。例如这样说:
如果把房间收拾整洁,你觉得会怎么样呢?
怎么做才能让心情变好呢?
刚才没做完的事现在就去完成吧,我会帮助你的哦。
如果孩子做事不是因为迫于父母的命令,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主动想要完成,就说明孩子的自主意识正在逐渐形成。
我平时在让孩子收拾玩具的时候,都是直接命令,没有尊重孩子的感受,也没有留给孩子自主思考的空间。因此,我要先转变自己的态度和话语方式,才能促使孩子的改变。
第二,整理之前,先要做好分类。
怎样做好分类?要先问问孩子的意见。这是最省力的方法。因为孩子的分类跟成人是不一样的,要以孩子的习惯和喜好为主。可以问问孩子:
最近最常玩的玩具是哪一些呢?
你怎么看呢?
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吗?
然后在分类时,可以分成以下四类:
经常使用的东西
偶尔使用的东西
不怎么用的东西
珍惜重视的东西
经常使用的东西,要放在容易拿取的地方,偶尔使用的东西,可以放在靠里的位置。
不怎么用的东西,如果对自己没有用处了,要及时处理掉,处理的时候心怀感激:谢谢你的支持和帮助。
珍惜重视的东西,可以设置一个回忆箱收纳好。
我曾给孩子的玩具做过很明确的分类,但是没过多久就又乱七八糟了。其中有部分原因就是,这个分类不是通过孩子自己思考去完成的。所以我要引导孩子多思考怎样给物品分类。书中提供了一个很有趣的训练方法,把超市宣传单上的商品照片剪下来,然后让孩子进行分类。
第三,分类完成后,开始整理。
成为整理小达人的作战三部曲:
基础阶段(1~3天):由父母来做,让孩子在旁边学习整理的方法。
进阶阶段(一周),父母一边示范一边教孩子整理方法,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尝试自己做。
飞跃阶段(两周),由孩子自己整理,父母在旁边看着孩子整理。
家长需要明确告诉孩子整理的要求。
1.把什么物品
2.放到什么地方
3.按什么顺序
4.为什么要这么做
第四,和孩子一起制订规则并坚决执行。
制定规则的时候,要和家庭成员一起讨论,不能随意决定,只有这样大家才会共同遵守,另外制定的规则中还要包含如果没有遵守要求,会采取怎样的措施。
确定收拾整理的时间(晚饭前,睡觉前 )
由谁负责归纳到什么地方。(自己的东西要拿到自己的房间)
如果没有遵守规定,该怎么办?(限定期限强行执行惩罚措施,比如不可以吃点心了 )
在整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顺利的情况。已经跟孩子说过很多次要把物品归位,但孩子就是不能做到。这正是孩子养成整理习惯的关键阶段。家长一定要坚定立场,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有一天A的孩子又把游戏机和笔记本乱放了,于是A按照约定把这两件东西处理掉了,孩子早上起来对孩子说,因为你没有收拾,所以把那些东西处理掉了,就这样坚持了几次,没过多久孩子就养成认真收拾的习惯了。
坐言起行。今晚我决定试试书中的方法。现在我看到的情景是:孩子的玩具散落在大床四周的地板上,以及大厅的茶几旁边。
我对孩子说:玩具这样撒得到处都是,你感觉怎么样?
孩子:……
我:你觉得舒服吗?
孩子:不舒服。
我:那应该怎么办呢?
孩子:把它们收拾好。
我:那怎么收拾比较好呢?
孩子:……
我:如果一件一件拿到大厅的玩具箱里,是不是比较累呢?
孩子:是啊。
我:那有什么办法没那么累呢?开动脑筋想一想。
孩子:嗯……我知道了!我可以拿一个小箱子,先把玩具放进去,然后再把玩具从小箱子里倒到大厅玩具箱里。
我:太棒了!你想到了这么好的方法!(笑着鼓掌)那你什么时候开始收拾呢?
孩子:就现在!
我:好!妈妈现在去洗澡,洗完澡出来要看到你已经收好玩具咯!
孩子:好的!
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主思考的权利,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家长愿意多付出耐心,多给予引导,多给他们创造自主思考和行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