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溪镇小学“亲育文化”解读
一所学校如何能产生强大的育人力量?这种力量既是学生勤学求知、修身养性的成长向上力,又是老师孜孜求索,蜡炬成灰的教育凝聚力。这种力量应学校的文化,它是学生成长的沃土,是学生成长的甘露,也是老师发展的引领,是老师追寻的方向。智慧的文化才能孕育出智慧的教育。
教育的三角世界在如今看来是失衡的,大部分家长把教育问题都一股脑的抛给了老师,“老师,他不听你就罚他!”、“老师,他回家就贪玩,作业又没写完……”,诸如此类的话语数不胜数,家长们渐渐褪去了自己“第一任老师”的身份,忽视了自身的家庭教育,但原生家庭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家庭教育的力量是深远的,这种力量是日夜相伴而来,是耳濡目染而来,为今后孩子的诸多方面就涂抹下了不可磨灭的底色,可美可丑,将家庭教育拉回教育之中,让家庭教育合力学校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有力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是当前农村教育的重大问题之一,同时教育的目标的误解也是当前教育的一大难题。常言“静待花开”,但部分老师总想“拔苗助长”,更恐差生太多,分数不仅成了学生的命根,也成了老师的命根,于是“以成绩定天下”成了教育“功利化”的表现之一。家长们也似懂非懂,高举着“读书时最好的出路”,误让孩子们读死书、死读书,减少玩耍时间,一头扎进书海,他们的眼眶湿润了,他们知识涨了,但什么少了呢?每一位教育人都应该思考,时代在进步,在今天,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样的,不应该把学生固封在书本之中,更应该让他们与书本相伴,探寻大千世界,或放声高歌唱童年,或舞姿翩翩秀风采,或书法绘画传经典,或篮球乒乓健体魄,在多彩的生活中放飞自己童真的梦。
时代里总有新问卷,教育中总有新疑惑,在不断地真真切切的教育实践中寻找答案,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求索,以问题为导向,立足实际,仰望星空,探索前行。
一、亲子文化之“三亲”教育
爱在左,情在右,一路播种一路开花,让行走于荆棘之上的人不觉苦痛。在孩子成长中父母的爱是无法替代的,家庭教育是无法缺失的,在农村学校的教育中,更应时刻点醒家长,关注孩子成长,走进孩子心灵,于是在蕨溪镇家校文化实践中就提出“三亲”教育——亲子共读、亲子活动、亲子展示。
亲子共读,陪伴参与成长,阅读开启精神世界。亲子陪读给繁忙的父母一个走进孩子、了解孩子的机会,也让父母亲手为他们播下这粒文学的种子,培养其读书的兴趣。在蕨溪镇小学校读书节里,亲子共读好书,见多彩故事,品千人人生,能读能写,共谈心得。他们会认识桑桑、皮皮、小豆豆,甚至在书中游玩了世界各地,探索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这些在孩子心灵中跳跃、翻腾的只言片语,随时光一同沉淀,在未来的生命中定会迸发出绚烂的火光,渲染一抹亮丽的精神色彩。
亲子体验,陪伴见证成长,活动荡漾欢乐童年。一次牵手奔跑,一次接力传球,一次团队拔河,让不善言语的父母与不知表达的儿女,心心相连。在蕨溪镇镇小学校体育节里,亲子间的竭力合作,亲子间的彼此信任,那一刻血浓于水的深情,血脉相承的感动,悄然而生;在镇小感恩节,手制感恩卡片,倾听父母的往年故事,为父母洗洗脚捏捏肩……他们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努力,学会了感恩,学会了付出,这就是成长。
亲子展示,陪伴分享成长,展示放飞少年梦想。呵护孩子美丽的心灵,让每件小事激励他们的成才成德,亲子展示,让默默付出的父母从幕后来到台前,同孩子一起年少,一起欢歌。在蕨溪镇镇小学校的各种节日中,亲子节目、亲子作品数不胜数,各有亮点,但是这歌、这舞、这字、这画却又了满满的亲情与自豪,这是成长的一笔。孩子成长是瞬息万变的,是短暂珍贵的,父母的陪伴何其重要,关乎孩子一生,关注孩子,关心孩子,重回孩子的生活,这就是镇小的“三亲”特色教育之本意。
这些点滴的改变,这些日常的融入,都是将来孩子的无价之宝,天将降大任,其能受心志之苦,能饿其体肤,能空乏其身……面对漫漫黑夜能昂首静待破晓,这些虽一朝难为,但朝朝暮暮中定会润物无声。
二、校本文化之“三声”教育
成长不应该被定义,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拥有自己最独特的色彩,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创造机会,搭建舞台,便成了教育者们义不容辞的事情,蕨溪镇小学校创设“三声”教育——读书声、丝竹声、欢呼声,让学生发于外,而受于内,在心中播下关于奉献,关于坚强,关于慈悲的种子。
读书之声,声声嘹亮,书开书合,豁达自在。“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孩子们迫不及待的翻开一本书,随着风声雨声一同读了起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里,各处总写着读书二字,清晨放声大读,午休自由默读,语文课有感情朗读,读书声萦绕着整个校园,心口共读,让一字一语一句浸润心灵,洗涤灵魂,胸中自有天地,也满怀温情。以书中文为例,开拓更为广大的天地,也以文为本,远载其道,让学生在不断地阅读中塑造自身精气。
丝竹之声,声声悠扬,音起音落,怡情益智。“音乐是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面”,孩子们踏着美妙的音符,绽放着童真的笑容,音乐总能把人们隐秘的情感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音乐里有那身后的善良、对爱与被爱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镇小的音节节、课后音乐兴趣班等等,给孩子们学习的机会,展示的舞台,让音乐成为他们空气里的诗歌,让音乐成为他们耳朵的眼睛,让音乐成为他们生命的彩色。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用音符搭建一条通往心灵与未来的桥梁,让他们有自己独特声音,更有“动听”的未来。
欢呼之声,声声悦耳,呼高呼低,乐观积极。“阳光明媚的活着,幸福便能触手可及”,童年应该是多彩的,被赋予快乐的,在学习、生活中让孩子找到快乐,发现身边的美好,培养其主动能力,不断地赞扬、鼓励,塑造其积极乐观的性格、培养其健康的心理。镇小的篮球赛、绘画比赛、运动节中此起彼伏的欢呼声里一个个羞涩的孩子打开心扉,自我激励,取得成功,他们含笑流泪,这是他们的快乐,也是他们自我的突破与成长。“三声”特色教育,有睿智的书本,有动听的音乐,还有儿童欢声笑语,这是一个学校最美的风景,也是一个学校最好的当下与未来。
三、生命文化之“三命”教育
智慧的文化首先一定是面向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文化,生命是万事万物的起源,关注生命,便是对于一切事物投以最原始,也是最崇高的敬意。我校秉持捍卫生命尊严、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品质、实现生命价值的生命理念,孕育了拥抱生命、感恩生命、实现生命的生命文化,我校的生命文化分为三个部分——性命为本、生命为源、使命为首。
(一)生命文化基本理念
性命为本即是关注、尊重、热爱自己的生命,只有珍视爱护自己的生命,才是一切可能的根本。生命为源即是饮水思源、感恩回报,生命的源头是父母,是亲人,不忘人本才能成才。使命为首即是走出自我,走进他人,发愤图强,奉献社会,实现人生的价值。三者统一与人,始终将人放在学校中间,正确认识学生是完整的,正在发展中的人,完善生命文化体系,营造生命文化氛围,合力具有强大生命引领功能的教育资源,以构建学生健全人格、坚毅生命。
性命为本、生命为源、使命为首,三者不可分割,相辅相成,关注自我生命是生命文化教育的基础、前提,感恩父母之情是生命文化教育不可缺少的、贯穿始终的重要环节,使命为首是生命文化教育实现自我,立德成才的最终结果,三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做好三者间的融合,是每一位家长、每一位老师的职责,也是每一位孩子必须面对的关于“人”与“才”的终生课题。
(2) 生命文化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成长,铺垫幸福人生这是我校生命文化的立足点,育人远在成绩之前,优良的品格,良好的习惯,才是一个孩子成才之根本,我校在生命文化教育的践行中有如下的探索。
1.绿色活力的生命环境文化
走进校园处处可以感受“生命”的气息,学校关注学生,以生命文化为切入点,打造了操场、教室、走廊、食堂、办公室、图书角的“五地一角”的生命文化建设。操场上有供学生运动的各式各样的运动设施,操场围墙上有安全活动注意事项提醒,最为亮眼的还是以《弟子规》手绘画为载体的“生命为源”的感恩教育。目光来到教室外的走廊,随处可见生机勃勃的绿植,还有墙上布置的精美的学生挂画以及名家名言,走进教室,以小组为单位整齐摆放的书桌上放着各异的花草,教室的后方还有家长自愿制作的图书柜台,上面整整齐齐排列着书籍,各班还按照自己的班级文化风格置办教室,一片朝气勃勃。跟随学生来到食堂,食堂干净整洁,墙面上挂着珍惜粮食、讲究卫生的名言,饭后的食堂也十分干净,最后是无处不在的图书角,教室、走廊有图书角,还有统一规划的图书角与特置的图书室,这是学生们的读书天地,也是萌发他们对生命认识的最初天堂。
学校的每地每处都彰显着对生命的引导,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命的尊重,在这样的校园生命文化的隐形教育中,学生潜移默化地被影响、被熏陶、被教育,他们爱护自己、珍视家人、懂得感恩、努力学习。
2.朝气蓬勃的生命课堂文化
我校的生命文化贯穿于每一堂课程之中,首先从学生课堂而言,我校推行“2H”课堂,将互联网课堂与小组交互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中回归主体,回归自我思维,关注他人想法,老师由扶到放,学生由易到难。学生利用互联网与导学进行课前学习,提前自主掌握学习重点、难点,老师利用学习平板,实时将学生端与教师端联系在一起,教师即时对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在结合小组合作,学生不仅仅在自我思考,还在分享想法,关注他人,生本化、生命化在课程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一导一入间深入学生内心,知晓“我是个体,我还是离不开集体的个体“、“我们要相互帮助,我要学会回报。”、“我要在小组中交流、合作,实现我在小组中的价值。”我校推行的特色课堂,在我校的任何一门课中都赋予了生命文化,每一门课都以文载生命之道。同时学校将课堂的范围扩大,提出给“家长上三堂课”——通过“家长学校”给年轻的父母上一堂课,如何当一个合格的父母,如何时刻关注学生不同时期的生命状态。通过“家长教师”给年轻的父母上第二堂课,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学习中收获成长的能量。通过“家长学生”给年轻的父母上第三堂课,如何和孩子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关注身心,关注彼此。
3.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文化
生命文化不仅仅蕴藏在丰富的课程之中,生命文化还在多彩的艺术活动,在广阔的课外世界里。我校开展了读书节,在广阔无垠的阅读世界里,我们感动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伟大理想;我们沉醉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我们遗憾于林黛玉“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香消玉殒……文字向来是有感情有温度的。一行一行的文字,是在表达,是在述说,每一个汉字都长着一张诉说生命的脸,透过文字,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感悟生命,同时还有阅读分享,包括书签制作、读书笔记、诗歌吟诵、课本剧、晨日一读等等,每一个活动都充满活力。还开展了感恩节,活动中有为父母做一件小事、记录感动的美文、手抄小报分享感恩等以及阳光运动会,每一次奔跑、每一次跳动、每一次呼吸都是生命的呼喊,都源于生命的力量。学校还积极组织家校游玩活动、校外义行活动,以及鼓励学生参加校外的比赛,山水间心胸坦荡,胸怀豁达;善行中,爱心滋养,善良慈悲;竞赛中,坚强勇敢,坚毅不屈。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每一位师生都在其中感受生命的力量,感受生活的乐趣。
四、教师文化之“三怀”教育
教师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力量,教师文化在学校文化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文化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教师文化包括教师人际交往方式、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价值观等方面,它不仅影响教师的曰常教学活动和人际交往方式,同时也对学校、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我校将教师文化总结为“三怀”——情怀、胸怀、释怀。情怀是对教育的热爱,胸怀是对教育的包容,释怀是对教育的创新(放下)。
(1) 教师文化之情怀
教育中有许许多多的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教师如何能坚守岗位,坚守初心,这里就谈到教师情怀,教师情怀即是对教育的热爱。我校将教师文化建设中,将教师情怀放于首位,其中包括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
教师对工作的热爱,表现在对每一堂课的精心研究,包括课前对学情的准确掌握,对课本的仔细研读,对重难点的有的放矢,课堂中对于课堂的流畅把握,有效组织,语言表达的机智流畅,以及课后对教学的反思,对学生的辅导。教师对于工作的热爱不仅仅表现在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利用业余时间拓充自己的知识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也就是自己的综合知识。教师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时,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丰富的教育知识、广泛的综合知识以及实践性知识。
教师对于学生的热爱,表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呵护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知识教导学生,做自己的真情怀感化学生,当学生有困难时,老师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助学生;当学生有进步时,老师第一时间为他喝彩,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在老师的眼里,都在老师心里。老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随意评判学生,不随意定义学生、不随意否定学生,在这样情怀的老师的教育下,学生会感恩、会奋斗、会坚持。
(2) 教师文化之胸怀
教师文化中的教师胸怀,是指教师对于教育的包容,即对在面对教育工作时的广泛学习,以及对于学生的包容。教师对于教育工作的包容,不仅仅体现在教师本身,在面对教育时能有格局观,与时俱进,面对许多新的教育形态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在教育中能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学习,开拓自己的视野,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这在教育改革盛行的今天,是必须要有职业素质要求。同时教师胸怀还体现在由上到下的学校各级的教师文化的有效推行,学校积极推行教育新尝试,积极进行“2H”课堂模式,积进行课程改革培训等,以求建设学习型校园,包括学生、家长、教师三方。教师对于学生的包容,是包含在教师对于学生的热爱之中,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性、差异性、完整性,认识到学生学习的循序渐进性、反复性,我校教师积极思考,面对不同的学段、根据不同的学习要求,制定了不同的课型,如语文低段的绘本课,中段的课内外共读课程,以及高段的古诗词共读共写课程等。教师的胸怀,决定了教育世界的大小,决定学生未来世界的边界。
(3) 教师文化之释怀
教师文化中的教师释怀,即是放下,放下陈规,舍弃糟糠,学会独立思考,敢于俱进创新。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也必须着眼于当下,关注于眼前,跟紧时代步伐,跟上学生节奏,去发现,去改革,去创新,这样的教育才能不断注入鲜血,才能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教师文化之释然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善于学习、敢于质疑。学校转变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学校定时举行教研会,不同学科进行教育研讨,对新的教育理念,对新的教育方法进行研讨以及教师定期被派外出学习,进行课堂观摩、教材培训……形式多样,多级多面的学习,让教师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一次创新抵过上千次的墨守陈规。一次创新的热情,一次创新的活力,会在课堂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拥有创新意识的老师的教育下,学生定然充满朝气与活力。
教师创新意识要求教师必须拥有吸纳新知的开放意识,寻根究底的问题意识,坚持真理的独立意识和不怕权威的民主意识,善于学习,敢于质疑。学生回归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转变了以前教学中“填鸭式”、满堂灌、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对老师的要求更高。在开放的时代中,教师必须及时的捕捉到最新、最前沿的教育信息,加以筛选,系统化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到自我。面对新知识,作为老师不能只知一二,还要刨根问底,才能求思解惑、传道授业。文化有传承、有发展、有融合,教师还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多思考去辨别去质疑,故而,教师之创新,关乎祖国之未来,关乎民族的兴旺。
立德树人,教会学生做人是教育的第一要义,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学校课程之外的大生活中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最后实现自身的价值。孩子开始知道人最重要的是善良,其次是诚实,最后永远不要互相遗忘。
孩子的未来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创新人才、多元人才,任重而道远,观察教育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思考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践中探求解决之道,让各类学科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让学科课程的学习延伸至生活,让生活检验知识,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独立、学会审美。在学校教育之外,家庭也将目光从田间,从手机、从麻将桌转移到孩子身上,陪伴成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与孩子共乐共悲,再度童年,再历青春,其间定有不一样的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