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母亲节,是我要庆祝的第二个年头了,我可以倍感荣耀的和家人为自己庆祝母亲节,因为这就是属于我的军功章。
要说这辈子谁为我拼过命,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我妈妈。要说这辈子我为谁拼过命,非我女儿莫属了。
哪个妈妈的生娃之路不是一部心酸血泪史?没有一个妈妈是天生就会当妈,妈妈曾经也是一个小女孩儿,会任性,会撒娇,会害怕。自从有娃开始,她们被历练成为一个个超人妈妈,就像曾经的我手不能提,肩不能抗,出门都是以轻松自在为主,现在出门抱起二十多斤的娃都是家常便饭。有了孩子,才是我们真正成长的开始。
其实对于生孩子这个事情,我内心一直是害怕的,过了预产期一周,开始催产。第一天,助产士告诉我骨缝开了半指,说有望第二天能生。所以第二天进催产室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任务艰巨,既盼着赶紧生下来,又害怕开骨缝的那种据说顶级的痛。都说女人生孩子就鬼门关走一回,是啊,谁能知道自己能否平安的走过来呢!
每个待产的孕妈脸上都写着焦虑不安,煎熬的等到了中午,工作人员送餐的时候,我接到先生给我准备的午饭,这个字写的歪歪扭扭的理工男,我看到盒饭上写着“老婆加油”四个字,旁边还画了一颗心,就连护士递给我的时候还笑着跟我说,加油加油!我瞬间泪眼汪汪的笑了出来,是的,先生懂我的害怕。
然而,下午胎心监护不过关,医生建议紧急剖腹产,我们当然也听从医生的建议,在手术通知书上签字的时候,我吓哭了,说真的,我真的害怕,想到肚子上要拉开一道口子,我就害怕到不能呼吸的感觉,更何况,我平时是个比较矫情的人呐。
哭着走回病房,就听到护士喊我名字,马上要去手术室,被推着去往手术室的路上,我一直流着泪,先生一路也安慰着我,其实这个时候他们说啥我也听不进去,就俩字,害怕,就像赶鸭子上架,没招。
通往手术室的这段路很长很长,经过一道又一道走廊,走廊的墙壁看起来是绿色的,廊灯也发出幽暗的绿色的光,那种让人看了心情会更加沉重的光。
终于进入手术室。手术室看起来跟电视剧里演的差不多,手术的床很窄,窄到刚好可以躺下我一个人,麻醉师看起来很年轻的小伙子,很温和的跟我说要开始给我打麻药,会有点疼,让我一定不要乱动,我镇定了下来。我跟麻醉师说了一句“我害怕”,他又来安慰我,有什么不舒服就跟我们说。
过了一会儿,我蜷缩成一只虾一样的姿势,那装满麻醉剂的针头很长,插进我的脊椎,疼的我不敢乱动,打完麻药,麻醉师频繁的问我有没有觉得腿发热发麻,很快麻药就起效了,意识是清醒的。
能清晰的感觉到医生的手术刀在我肚子上游走着。天花板上隐隐约约映出医护人员在操作的身影,我不敢看。
能够听到剖腹的瞬间,羊水往外迸发的声音,当我的胃被医生的手压的快没法呼吸的时候,我忽然感到像是内脏被揪出来的感觉,疼的我叫了出来。很快,我听到了宝宝的哭声,那一刻,我激动又欣喜,一会儿助产士就把宝宝抱过来轻轻的贴在我脸上,让我自己看是男孩女孩,我迫不及待的想看看她的小小的模样,终于和宝宝见面了,我们的掌上明珠。
刚生完娃的我经常看这不顺眼,看那不顺眼,因为女性在生完孩子的那一刻,身体的激素是在迅速下降的,就会容易情绪上不稳定。这让我的先生和我的妈妈没少受气,月子里有月嫂照顾我和宝宝的饮食起居,我只管吃好喝好,睡好,给娃喂奶就好。出了月子以后,生活经常是鸡飞狗跳的,娃哭闹的时候,经常性让我们觉得无招可施,哭的我们一身冷汗,黄昏闹,肠绞痛,都是先生抱着哄。那时候,我也有点育儿焦虑。慢慢的上手了就觉得没那么难,有规律可循,焦虑自然就少了。
再来说说哺乳期的痛,刚结束了我的哺乳期,这21个月的哺乳期,要对自己说一声辛苦了!刚生完娃的时候,每天晚上间隔两个小时左右就要喂奶,喂奶闹钟定了一个排。后来奶量多的时候,经常半夜也要定好闹钟起来用吸奶器抽奶,看着我闺女和她爸正在酣睡,我就是在抽寂寞啊!经历了数不清多少次的堵奶,银子也花出去一大把,还是坚持母乳喂养到娃快两岁,我最自豪的不是看过多少美丽的山河,而是我数过夜里一,二,三,四,五点的星光点点。
有了娃以后,我就决定在家全职带娃,家里的老人岁数都大了,把娃交给他们带我也不放心。我也认为,娃从出生,最需要的就是妈妈,就像我们小时候,像个跟屁虫一样的跟在妈妈身后。当然,职场妈妈也很不容易,都要有自己的取舍,任何选择都是经过自己权衡斟酌而决定的,只要是自己喜欢的生活就好,没有什么对错而言。
选择职场打拼的妈妈难免就得让身边的老人帮忙带娃。这一点我觉得,如果子女需要,老人帮忙带孩子是帮助减轻子女的生活压力,如果不需要老人帮忙,那老人家就好好安度晚年就好。
但是在孩子的养育和教育这个事情上,当妈妈的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孩子是妈妈生的。所谓的一辈儿管一辈儿,老人可以向子女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过于干涉那就不对了,就是越位了。因为老人已经用自己的方式教育了自己的子女辈儿,就不应该胳膊伸的那么长,再干涉孙子辈儿的教育了。
有句古话说的好:“近而不入是种智慧”。
边界感是一个人修养的支点,恰当的安全距离才会产生美。拿捏好边界感,是衡量一个人行走于世的真正智慧。
边界感并不会让我们的关系变得陌生,反而会让我们的相处变得更舒适。在我看来,跟婆家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保持一定距离,有时间就聚聚,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经营好自己的家庭。每个家庭就像数学中的两个独立的集合,其中这两个的集合的交集有多少,那就是顺其自然的事,多或者少都是正常的,不必勉强哪个就得顺从于另一个强颜欢笑,那日子就过的太累了。而且,过于近的关系,难免会有矛盾多的时候,毕竟两代人生活习惯不同,观念不同,互相尊重,互相成全,互不干涉才是最好的,最长久的关系。
要说什么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变一个女人,那当妈这个身份绝对是名列前茅的,生娃前,家里做饭基本都是先生的事情,家务也极少做,恨不得十指不沾阳春水。
直到娃慢慢长大,从吃辅食开始,到可以和大人一样一日三餐的吃饭,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做饭这个事情,为了让娃好好吃饭,吃到更健康美味的美食,可以说是在贤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对了,今天母亲节,祝我们伟大的妈妈节日快乐!健康,平安,活出自己的光芒。